第76部分(第4/4 頁)
富翁招婿,一個選擇是學習成績不錯可以免賦役、有望考舉人的年輕窮秀才,另一個選擇是同樣有錢的富戶。這個時候,窮秀才未必就比那富戶競爭力小了,所以重才不重財的現象也是有的。
李佑覺得自己無話可說,且繼續聽趙大官人發牢騷。
“人人都說我趙家文風鼎盛書香世家,既富且貴,不缺財勢,招女婿應選士子清流才為美談,不該跟什麼皇商勾結。就連我女兒也作如此想法,一門心思要嫁才子。”
其實我也這樣想的,李佑心道。既然你家是混文官士林這個圈子的,確實勾結讀書人才是正理,與俗不可耐的大皇商扯在一起作甚。
其實到了這年頭,文人對商人也不是很排斥,許多官員家裡一樣有人去經商,但關鍵在於錢家聽說是有點外戚的身份,再具體的李佑也不清楚了。
“可笑世間人都為虛名所累,幾本男女破書除了才子佳人還是才子佳人,一點新鮮沒有,倒叫人心受害不淺。事實上,有出息計程車子就有志向,有志向的就要考進士做官,去做官就要輾轉四方。若是帶著家室,不免顛沛流離,幾年一任奔波江湖。若不帶家室,你且看看陳巡道,他的妻小在哪裡?聽說是放在老家,這樣與守活寡何異?若是連功名都考不上,更連帶著讓人笑話!難道我趙良禮的女兒該為了要門面風光去吃這些苦頭?”
李佑終於明白,趙大官人不是興師問罪來了,是因為不被理解找傾訴物件來了。
“相比之下,錢家雖然不是功名縉紳,但也是大富大貴的當朝太后族人,世代以皇商為業居於蘇州。嫁入他家安逸富裕,離孃家也近,不會有飄零外方之苦,比起前途不定計程車子如何不好?”
當朝太后族人?李佑心裡暗暗吃驚。他雖然官小位卑,但也知道當今天子即位時年僅八歲,至今已經七年,目前尚未大婚親政,太后在宮中的分量很重。坊間傳言,當年先皇遺詔由太后聽政,差點開了大明的先河。不過太后為人賢德,悉委政事於內閣。
最後趙良禮唏噓總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