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錯,最多指正出來即可,何至於為少念三個字安上一個“欺怠聖君”的大帽子。
而且歸德長公主雖然對內監和宗室嚴厲,但對朝廷官員還是優容大度的,卻不知今天為何故意對讀書官吹毛求疵。估計是這小讀書官把歸德千歲惹著了罷。
“既無別議,都察院記下,著李佑罰俸三月。”天子當場口諭。
李佑心裡比誰都意外和震怒!俸祿無所謂,也不靠它吃飯。但金屏後這個女人是怎麼回事?提上褲子就翻臉了?哪有這般故意羞辱人的!
他先前還幻想千歲殿下情深深雨朦朦的捧場來了,孰料不是捧場而是砸場。簡直莫名其妙!
在御前侍衛的虎視眈眈,以及在一干重臣的強力圍觀下,李大人無奈叩首“謝恩”不提。他心裡真想痛斥一句——你朱家的俸祿老子自從做官就沒領到過幾次!
以前被陳大人罰過兩次,幹巡檢、推官大多時候等於是沒俸祿的白工。如今剛在京城有個職位又被天子罰了三個月,看來一段時間內還是要給朱家打白工。
李佑謝完恩,轉念一想,藉此辭了這差事也好。便復奏道:“誠如千歲所言,臣才疏學淺,不勝其職,請免讀書官。”
天子沒說話,望向金屏內裡。只聽歸德長公主道:“知錯能改方是善莫大焉,君前豈可負氣使性、動輒求去,令人笑話陛下無量?要挾聖君之心斷不可有!自知才疏學淺就當力求學問上進,陛下也是惜才之人,文華殿東房藏書儘可供你閱之。”
李大人險些以頭搶地,吐血三升。這大帽子一頂接一頂的鋪天蓋地,剛才是欺怠聖君,現在是要挾聖君…不禁感慨一番這世道恩情如紙薄,女人心善變。
殿中他人心下明瞭,李舍人定然是將歸德千歲得罪狠了。原本打算出來幫幾句的,也住了口。反正李舍人也沒啥實際損失,摺合起來無非罰了二十多兩銀子而已,為這點錢再去頂撞歸德長公主十分不合算。
有頭腦更敏銳的便覺察到,以長公主的尊榮和手段,不會自降身份行那平白無故之舉,這定然是個什麼訊號。
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
二百三十章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
此時文華殿中,聚集了大明朝皇家之外最有品位(公侯勳貴)、最有權勢(大學士及九卿)、最有前途(翰林科道)的一批人。這批人中,肯定不至於人人都是精明角色,一樣有蠢貨存在,會投胎或會讀書並不代表此人就機敏。但也總有那麼幾個聰明人的。
人心是世間最複雜的東西,經筵上簡簡單單的一幕,卻引發無數種解讀。
有的認為,歸德千歲秉性認真嚴格,李舍人確有疏漏撞到了刀口上——抱著這種這種純潔想法的,可以在朝廷裡當做珍稀動物保護了。
大多數人看來,定然是李舍人犯了什麼過失,所以招致歸德長公主報復。
而且大多數人還得讚歎道,歸德長公主不愧是正直人物。報復一個小小的七品舍人,不想法來點罷官抄家充軍流放的料子,僅僅就這幾下不痛不癢的警告,真是不因私廢公的賢明千歲。
其實不能不承認,如果歸德千歲不是千歲,或者沒有入殿坐於金屏後的資格,就以她拿三個字吹毛求疵的表現,只怕要落一個心胸狹窄不能容人的評價了。世道就是這樣,連修史也有為尊者諱的規矩。
另有陰謀論者算計道,李佑確實得罪了歸德長公主,千歲殿下的目的就是為了公開明示,表達對李舍人的不滿。
那麼自然有人為了討好千歲,主動去做那些長公主顧及自己名聲不想做的事情,例如羅織構陷,書迷們還喜歡看:。但自己要不要出馬呢?還是散了後指使別人比較好?
而此外一小部分對朝政內情較熟悉的人則有第三種解讀,這絕對不是得罪與報復之類很表面化的事情。在這部分人耳朵裡,前面罰俸貶斥都是兒戲般的扯淡,聽過就可以忘,最後一句漫不經心的“許入文華殿東房讀書”才是重頭。
文華殿雖然不是皇史宬這類館藏地方,但作為天子便殿,殿外東房也放有大量書籍供天子隨時取看。而且房中專門設有中書舍人負責為天子撰寫書冊,與武英殿西房舍人統稱兩殿舍人。
恰恰差事敏感的李佑同樣是中書舍人這個官職,讓他去文華殿東房讀書便顯得別有深意了。
雖然歸德千歲沒有明說讓李佑改直文華殿,但焉知不是一種試探?說不定李舍人去文華殿讀書,讀著讀著就慢慢讀成入直文華殿東房舍人了。
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約大學士的分票中書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