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簿都是外鄉人,想了想印象裡本縣只有幾個小土丘,似無石材資源。
周縣丞發話說:“不若多修土堰,緊要處用石塘?如此或可減少石材用度,書迷們還喜歡看:。”
若放棄全建石堤的方案,陳知縣心下不捨,他想要修成縱貫二十里的石塘長堤,聲名至少數十年不朽。君不見,蘇堤至今已經數百年仍在傳誦,焉知數百年後不會流傳陳公堤?
陳知縣不甘心,轉頭問在座唯一的本地人李佑道:“本縣當真無石材麼?”
李佑猶疑著說:“回大老爺,有似是有的,只是……”
“有便是有,無便是無,爾吞吞吐吐是何意思?”
李佑道:“縣北臨近太湖偏僻處,有飛燕磯,其高二十丈,方圓二三里,多有石材……”
陳知縣大喜道:“此足用也!”
黃師爺也道:“如此一項,便可省銀數萬。”
這在後世是旅遊勝地啊,李佑心中想道,又稟道:“鄉間愚民多有傳言,飛燕磯下鎮壓妖邪,開山取石怕要惹非議。”
“子不語怪力亂神,此不足為慮也。炸山取石,造福蒼生,此乃萬家生佛的大善事,妖邪何懼之有?”陳知縣做出決斷:“下月僱勞工役夫,採石製成石條儲備,待秋後全縣徵發民役開工建造。”吩咐王主簿道:“汝去點檢戶薄丁口,計量人數,令每裡秋後務必出役三十人,抗命者里長甲首枷號示眾,全裡連坐充發徭役!”
又吩咐周縣丞道:“我朝甲申後雖開礦禁,此次炸山取石需火藥量大,仍不易購得,汝速赴南京採買,七月前要辦成此事。”
最後吩咐黃師爺:“汝與李典史張榜發文,遍邀富戶出資助銀,至少集得五萬兩。今後過河錢,縣裡分文不取,盡與出資者按股分利。”
李佑看著陳知縣發號施令,心裡為未來的旅遊勝地默哀一番,取石萬方,怕是這整個飛燕磯要炸沒了,書迷們還喜歡看:。就是後世最兇殘的縣官,也沒聽說誰敢拍板下令將整個山陵夷為平地的。不過……心裡倒是有點點羨慕什麼。
周縣丞和王主薄心裡不滿也無奈,陳知縣把前期工作中的辛苦事都交與他倆,黃師爺和李佑負責的僅是收錢……
一場公事談完,人人口乾舌燥。便有門子上茶,眾人品茶閒聊一番,說一說風花雪月,鄉里民情。
周縣丞瞥著李佑,似乎很漫不經心的笑談道:“近日坊間傳言,那眼高於天的嚴大秀才吃了個悶頭虧。”
周縣丞一開口,李佑暗道不妙,這老賊驢定沒有好話。
王主簿很感興趣的問道:“誰敢讓他吃虧?”
“話說幾日前,本縣有娼家李環者,欲出閣,嚴秀才出銀八十兩拔得頭籌,一隻腳進了洞房卻又被人攆了出來。”
“此是何人?”王主薄好似相聲捧哏一般。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是李典史。”
“哦?李典史有何大能?能叫嚴秀才吃虧?”王主薄有點不信。
周縣丞皮肉不笑道:“李典史聰穎得很,只道是上官選妾,嚇走了那嚴秀才!”
那黃師爺聽到這裡給了李佑一個讚賞的眼神,嗯,這李佑辦事果然用力,甚至不惜得罪嚴秀才。
但又聽周縣丞接著說道:“聽聞當夜李典史便豔福無邊,趕走嚴秀才後,與姐妹二人三宿三飛**到天明瞭。哈哈!想那嚴秀才出八十兩而不得,卻被李典史隨意用個藉口拔得頭籌,可笑可笑,書迷們還喜歡看:。”
這話就是給李佑上眼藥了……你給大老爺選妾不惜得罪人尚算是勤於任事,但選了後自己先給睡了這算什麼?
王主薄不老,才三十餘歲,平素喜歡聽這些桃色蜚言。此時也驚訝的無語,以“佩服佩服”的目光看了一眼李佑,心道賢弟你真乃猛士也。
李佑心中大罵周縣丞和嚴秀才。他不是蠢人,稍一思索便猜得出前因後果,周縣丞顯然是知道一些內情的。那李媚姐為了趕走嚴秀才,必然透了些口風讓嚴秀才猜得到什麼,這下知道內情的只有自己、李媚姐、嚴秀才等數人。除了嚴秀才,周縣丞還能從哪裡得到情況?
定是嚴秀才找周縣丞合夥整治自己!其實也是李佑年輕毛躁總有不周全,像買妾這種事情,找幾個幫閒傳話就好,他這個被大家認為是知縣親信的人親自出面,豈不讓人猜想到知縣身上麼。
自己不能漏了氣,李佑面上做出坦然樣子,眼角偷偷看了陳知縣一眼,未曾發現什麼情緒,頗有喜怒不形於色的範兒;又看黃師爺變了臉色皺眉有所思的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