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以縣衙告示無效。又因某人沒有主考資格,縣試由知府代為主考,請考童至府衙禮房報名。
這與縣衙告示針鋒相對,對比鮮明,觀者心裡都想道,現在上司有命,難道縣衙的告示真作廢了?
不過彷彿是示威似的,縣衙的告示不但沒有從外牆撤下,反而進一步張貼於揚州城大街小巷和城外四里八鄉田頭地尾。
這下人們都品出味道了,這是府衙和縣衙公開碰撞了!
一次縣試,卻有兩個衙門分別宣佈自己是主考,分別接受報名,最見多識廣的人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奇事。自從李縣尊到了江都縣,各種新鮮事真是層出不窮。
無關閒人看的是熱鬧,這官老爺也是人哪,置起氣來和咱小民爭家產沒什麼區別。但準備應考的讀書人卻頭疼了,去哪裡報名才好?
當然,寄籍的徽州人肯定不糾結,縣衙禁止他們報名的,所以他們直接去府衙報名就是,沒什麼好選擇的。
而江都縣本籍人則有點無所適從,兩邊各有各的優勢,比較起來難分高下。
府衙的優勢在於它畢竟是上司衙門,擁有種種壓制縣衙的權力,比縣衙權威更重,想必縣衙最後很難扛得住。再說過了縣試還得去參加知府主考的府試,如果去縣衙報名,僥倖中選後到了府試時被穿小鞋就傻眼了。
縣衙這邊也有其優勢。一是沒有競爭力很強的寄籍人士,過關比例高;
二是現官不如現管,江都縣衙就是那直接管著方圓百八十里的現管,自己身家都在縣衙管轄範圍內;
三是李縣尊是個很為本籍土著著想的官員,甘冒得罪鹽商風險驅逐寄籍之人,其他書友正常看:。若背棄了縣衙去府衙報名,那就有點對不住良心,還有被輿論譴責的危險。
一山不容二虎,一場縣試更不可能分兩頭去考,但僵持幾天,府衙和縣衙各不相讓。滿城士紳民眾無不議論紛紛,誰也猜不出未來將會如何。
除了有一大批徽州人去府衙報名外,無論縣裡還是府裡,本籍人報名情況皆是寥寥無幾,大家都在觀望,反正離開考還有一個月,不用著急。
這些都在李佑的預料之中,他也不急,只有真正臨近了考試,局面才會火爆起來,現在還沒到時候。
除了縣試告示之外,揚州府衙與江都縣衙的戰爭在民眾看不見的地方悄然蔓延。
這日,李大人的三個師爺忽然一起到堂上訴苦。
崔師爺先道:“近日本縣上報復核的刑名重案,全被府衙駁回重審,苦不堪言。”
周杰希也不甘人後的抱怨,“向府庫上解夏稅時,本縣屢受刁難,至今進展緩慢,簡直欺人太甚。”
最後莊師爺不緊不慢的稟道:“我縣上報的各種申詳公文,如同石沉大海,往下不知所措。”
雖然還是不明白羅知府為何屢屢主動啟釁,但是對於府尊的心態,李佑已經洞悉的十分清楚了。
這個姓羅的,無非就是倚仗府衙之勢而已,大概他覺得縣衙面對府衙先天不足,受此制約李縣尊奈何不了羅府尊,所以才會肆無忌憚的、蹬鼻子上臉的在公務上不斷生事罷。
一旦牽涉到公務,那就是府衙對縣衙,而不是羅星野對李佑了,其他書友正常看:。兩個月前迎接海尚書時,羅知府還有和李佑單挑的心思,可最終被反擊到體無完膚慘不忍睹,這才吸取了教訓再也不單對單了。
李佑嘆道,看來這位府尊大老爺,也有讀書人眼高手低、不通俗務的通病,真以為憑藉著府衙兩個字就可以百試百靈的鎮住縣衙?府衙和附郭縣縣衙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那麼簡單的,羅知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罷。
李大人最喜歡這樣的對手了,既然你對府衙壓制縣衙的下棋規則有信心,那麼本官就徹底打掉你的信心!讓你知道衙門裡的規則是怎麼玩的。
七月十四日,羅知府正在考慮如何誘使考童到府衙報名縣試時,卻見師爺孔先生愁眉苦臉的來尋他。
“東主,卻有一樁不妙事。”孔師爺稟報道:“江都縣的上半年規銀還沒有到,縣衙說停了,不給了。”
這年頭官府裡有名目繁多的陋規,也叫常例銀,用二十一世紀說就是灰色收入,比如錢糧損耗、辦事的好處費、辛苦費之類的。不要小看這部分收入,絕對是衙門裡從正堂官到胥吏收入的大頭。
但是還有個規矩,下級賺的規銀,要繳給上級一半,所謂見面分一半。例如按往年慣例,江都縣每半年要向府衙送四千兩規銀,而揚州府也要向巡撫衙門送規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