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第3/4 頁)
有兩個人,一個是一領翠綠『色』羅衫,一件白『色』的紗裙,手捏香囊,身姿娉婷,恍若仕女圖中的美人一般的小蝶,另一個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
聽到了響動,朱權嘆了一聲,緩緩的轉過身來,一雙目光利索的在蕭琴三人身上一一掃過,三人只覺那雙虎目『射』過來的光芒猶如一般利劍一把,瞬間將自己破解得通透,蕭琴不由的打了一個寒顫,心說:“爺爺的,好銳利的殺氣,果然不愧為朱元璋的子孫!”
朱權望了片刻,方才收回目光,臉上盡顯儒雅,不帶一絲煙火氣。蕭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位博學多才的王爺,在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裡,這位王爺道教學者,修養極高,被改封南昌後,深感前途無望,即韜光養晦,託志衝舉,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朱權於南昌郊外構築精廬,曾於西山緱嶺(今屬南昌市)建立道觀與陵墓,成祖朱棣賜額“南極長生宮”。所撰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成書於正統九年,收入《續道藏》。
朱權多才多藝,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皆具,且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豐,有《漢唐秘史》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作品和論著多表現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佈之。
朱權善古琴,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是中國戲曲史上重要的理論著作)。所製作得“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說,按其順序和年代的排列為:寧、衡、益、潞。“飛瀑連珠”傳世僅一張,制琴人署“雲庵道人”。正是如此多才,才有了賢王的美譽。這點朱棣也自嘆不如,不過有得必有失,也許因為諸多才華的限制,這位年紀輕輕的王爺,在果敢、兵法上還是稍遜朱棣一籌,這正如三國周瑜一般,周瑜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無一不通,起聰明才智也不再諸葛亮之下,但諸葛亮專注兵法謀慮,而周瑜諸子百家無一不精,無一不通,但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有限,所以論起謀慮,最終也只能發出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嘆!
朱權望了三人良久,才緩緩的收回了目光,用沙啞的聲音道:“如今外面的局勢如何?”
蕭琴一愣,心說:“爺爺的,還真直接啊,一點都不客套!還真有王爺的風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小景連續吊水五天了,每天都是吊這麼晚才回來,一回來,就開始碼字,辛苦雖辛苦,但有各位的大力支援,小景還是覺得值得!希望各位書友們大力支援首訂哦!
第19卷 851章:燕王的戰果
好在蕭琴有所準備,微微一沉『吟』朗聲道:“數月前,朝廷為圖燕王,當今聖上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燕王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燕王。張信為燕王舊部,此時遂降燕,王爺見到幾位藩王先後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立即誘殺了前來執行監視逮捕任務的將臣,於數月前以太祖《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數月來,以燕王府八百勇士,奉天靖難!“說道這兒,蕭琴故意停了下來,想看看這王爺的反應,豈料一旁的小蝶倒是聽得雙目大放光彩,唯獨這個寧王,臉上平靜如常,不待一絲煙火,恍然沒聽見一般。蕭琴暗敷了一聲:“這寧王果然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人!看來得先讓他了解了解燕王的厲害!“
沉默了一會兒,繼續道:“戰時之初,王爺緊以八百勇士,同張信裡應外合,連攻北平九門,因北方諸將多燕王舊部,降燕從戰者甚多。王爺先後率軍攻下通州、薊州、懷柔等城,懷柔一戰,宋忠御下三萬精兵,又有王真歸附的兵將萬餘人,合兵一處共有四萬,王爺只有馬步精卒八千,雖是如此,但王爺天縱英才,便毫不畏懼地直奔懷來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