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曾經跟西山可汗商議過這件事,西山跟契丹一樣,在歸順突厥的這段時間裡,一直遭受著突厥奴隸般的待遇,忍無可忍,想想還是當初歸順大唐的好處多得多,於是聽耶律珏這麼一說,立刻動心,但是為了穩妥起見,希望耶律珏先去探探風向。
而耶律珏到靈州府見到了忠王爺陸錦屏,得到了陸錦屏肯定的答覆之後,當時耶律珏派心腹給西山可汗送去了信,把情況說了,所以西山可汗也派出了使臣與大唐接觸商談重新歸順大唐的事情。
但是根據陸錦屏的安排,耶律珏同時將這個訊息通報了突厥,在突厥留守監國的皇太后一聽,不由大怒,立刻派出使臣緊急趕往契丹命令他出兵,阻止西山歸順大唐。
陸錦屏的這步棋當然是有目的的,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西山對耶律珏的政敵可突於憤恨,將來能夠一起聯手對付可突於。第二個目的就是想歸順大唐這件事逐漸公開,為下一步契丹歸順大唐打下伏筆,同時牽制西征的突厥可汗,讓他分心東邊,而無法全力剿滅西邊背叛的部落,給其他留下一個新的隱患,有點圍魏救趙的意思。
當然,最主要的用途還是現實的。陸錦屏需要一個可突於率隊出征的機會。
因為大賀氏的親兵基本上都隨著契丹可汗出兵西征去了。留下來的兵士一大半都是可突於部落的軍人,統領的各級將領,差不多也都是他們部落的人,這正是陸錦屏,一網打盡的物件。
契丹大軍出征西山,能不打就不打,主要是威逼西山撤銷與大唐的聯盟,所以出兵之前,已經派了人前去警告了西山。
沒想到,西山卻陳兵邊境,大有與契丹決一生死的氣概。可突於暴跳如雷,不過他也知道,契丹現在留下來的軍隊其實比不上西山兵多將廣,因為契丹的精銳一大半都已經被調走參加突厥的西征去了,這使得他們有恃無恐。當然另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已經得到了大唐的承諾,一旦真的要打起來,大唐立刻出兵進攻契丹。
作出這個承諾的人當然就是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雖然從陸錦屏那裡得知契丹願意與大唐商議歸順之事,但是,現在契丹出兵西山,西山歸順大唐,又與他先前所說並不吻合,而契丹和奚山這種出爾反爾的行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李隆基對此心有警惕,而這時他又沒有得到陸錦屏關於這件事得稟報,也不知道是陸錦屏的一步棋子,陸錦屏也不可能這時候寫信給李隆基,他想等事情塵埃落定之後再謝也不遲,免得訊息洩露打草驚蛇,。
在得到大唐的出兵承諾之後,西山公然與契丹列兵對陣,可突於狂怒之下,立刻率兵前往西山,因為他相信,西山其實是個膽小之人,真要打起來,即使自己兵力不如西山,契丹以他多次對西山保持不敗戰績的心理優勢,也完全可以將西山大軍擊潰,重新控制西山。(未完待續。)
第319章 軍營鬼影
可突於也知道,此刻的大唐風雨搖曳,政局不穩,儘管已經做出來要出兵的威脅,但只怕真正打起來,他們並不會傾其所有,只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山。
可突於帶走他的心腹將領,與部落精兵10萬開拔前往西山。
這是在他兒子剛剛死了沒幾天,兒子的喪事還沒辦完,他不希望等到西山已經被唐軍控制再出兵那就完了,因此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時,便急匆匆率軍出發了。
儘管西山與契丹比鄰而居,可是真正要開拔到邊境還是要走上好幾天。
這天晚上太陽落山,契丹大軍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吃罷晚飯安排警戒。兵士們便各自進入了夢鄉,包括可突於的數十位心腹大將。
夜漸漸深了,逐漸升起了一輪明月,明晃晃的光芒照耀了整個大地,軍營沐浴在月光之中,顯得格外的凝重。
五人一隊的巡邏隊繞著兵營邊巡邏,在夜色中警惕地注視著草原上任何可能靠近的危險,但是他們想不到最初的危險是來自於內部。
這個威脅直到第二天早上,他們才發現,這次出征的可突於的左膀右臂之一,殘死在了他們的大帳之中。
可突於在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又驚又怒,敵人居然潛伏進他們的兵營刺殺他的愛將,如果是針對的他的話,那豈不是橫屍當場地成了自己嗎。
所以可突於狂怒,踩得地皮咚咚作響,大踏步來到了副將的帳篷前。
剛到這裡,他便聞到一股濃郁的刺鼻的血腥味,這種味道在在這之前他曾經從兒子被慘殺的房間中聞到過,那是一種夾雜著腦漿的特殊味道。
一聞到這個味道。可突於便是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