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大謊。因為王道珍的男兒身份,她在府裡的地位牢不可破。她亦成了公公眼裡的王家功臣。
王母自嫁入王家,一直恪守本分,循規蹈矩,協助夫君,孝敬公婆。唯一的心頭傷就是子嗣問題。王家乃世家,對嫡子很看重,妾室所出的庶子抬不到明面上。可王母入王家三年無所出,夫君雖未說什麼,但是婆婆明裡暗裡有讓她停了姨娘的避子湯的意思。
好在夫君有分寸,並未遵循了婆婆的意思。又過了兩年,王母實在撐不住,打算鬆口停了避子湯,王家不能無嗣。但就在那時,她被診斷出了喜脈。
出嫁五年後頭一次被診出身孕,王母那時的喜悅難以言表。自那時起,婆婆噓寒問暖、連一向不管內宅事務的公公也贈了許多補品給她。夫君本就不重女色,自那時起,連那兩個妾室的屋子都不踏進去了。
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她的肚子比其他孕婦六七個月還大,大夫診斷腹中恐怕是雙胎。雙胎可是天大的福氣,那段時日,王母過的最為舒心。孕婦多愁,臨到生產時,王母心裡更慌。公公婆婆夫君對她腹中的雙胞胎孩兒期望甚高,公公更是跟一眾同僚說他快要有孫子了。
偏偏王母生的兩個都是女兒,王母生完根本就不敢睡,她怕公公婆婆夫君失望的眼神,她絕望的流淚。陪嫁的奶嬤嬤心疼王母,索性就給她出了一個任誰都不敢想的荒唐主意。
王道珍六歲那年才知道一個可笑的事實,他這個王家的嫡子嫡孫,竟然是個女子。從小縈繞著的詭異謎團在這一刻解開,為何他房裡伺候的人只有一個奶嬤嬤,為何奶嬤嬤不許他在外如廁換衣裳,為何母親不喜他舞刀弄槍……
“道珍,開弓沒有回頭箭,娘後悔了。”王母已經想到事情敗露,被休棄的未來。當初若是沒撒下這個彌天大謊,她哪怕沒有嫡子,妾室所出的庶子仍是要稱她為嫡母,她的兩個女兒仍是王家千金,大女兒不用跟她一樣提心吊膽。
王道珍按住王母的手,給她擦了擦淚。
“孃親,沒有後悔藥。既然瞞了,只能一直瞞下去。”一個六歲的小孩子,雖懵懂,但也知道王家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容忍王母撒下的這個謊言。
王道珍讀書更上進,拳腳功夫也越發的好,行事比一般的男孩子更野,哪怕年歲漸長,容貌似女子,也斷不會有人往他是女子的方向猜測。
王道珍到了年歲,被送進國子監讀書,他文采上出類拔萃,不少人直呼王道珍不愧是王家孩子,以後定會在朝堂上有一番作為。
這風言風語讓王道珍有些警醒,她女扮男裝欺瞞長輩已是不孝,以後若一直這般下去,難道還要當官欺瞞聖上?女子當官,此乃欺君之罪,王家哪怕是皇親國戚也無法倖免。王道珍只能慢慢收斂光芒,認識些狐朋狗友一起瞎混。
等王道珍到十二三歲時,連首詩都作不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後來那些人對王道珍的印象慢慢轉變為靠家中廕庇,整日無所事事的浪蕩子。
王老太爺、王老婦人雖嘆息孫兒讀書不爭氣,但也不甚在意。王家家大業大,孫兒雖不成器,但是人也不任性妄為,對家中長輩貼心孝順,他們對孫兒照舊疼惜。
等兩老仙逝,王道珍就那樣慢慢在京城裡浪蕩,時不時跟狐朋狗友喝個酒,說個葷段子。門當戶對的那幾家都瞧不上她,但這也正和她意。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本來不知道要不要寫的,還是寫吧~可能這樣小夥伴們會對楚豫承和王道珍的感情線清晰些。
番外王道珍(二)
上天在性別上給王道珍開了個大玩笑; 但除此之外,她的人生可稱得上是一帆風順。她在外廝混,每天過的瀟灑肆意; 要她說; 這可比悶在閨閣裡有趣的多。
但她娘顯然不這麼認為,只要她在外喝酒; 回來遲些,她娘就淚眼汪汪。王母自責是她害了王道珍; 叫她沒有了女兒模樣; 行事作態都跟男子一般野。幾次三番下來; 她看到王母都恨不得繞道而行。
姑姑王常意,為暄王拉攏從封地回來的祈王,有意讓萱娘嫁他。王道珍幼時跟在王老太爺跟前見過祈王; 對他的印象一個有些圓潤,笑起來冒著傻氣的皇子。
在王道珍的心裡,妹妹是頂頂的好,配給楚豫承那是他天大的福氣; 他還想著若楚豫承待萱娘不好,她才不會顧忌對方是皇子,非要打的他滿地找牙不可。
但是!楚豫承竟然寧願娶一個平民女子; 也看不上她妹妹,什麼玩意兒!她氣的喝起了酒,從那時起,她就和楚豫承有了第一次的牽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