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第3/4 頁)
伯方送去,而且人家也積極配全地訓好了戰馬等著大唐軍隊前去接收,不想半道兒裡竟又出了這樣的事端?
原本還想著讓李績藉著這三萬健馬的勢頭一展大唐雄風,但是現在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剛剛訓好的戰馬,就這麼白白便宜了候君集這個逆臣賊子,這讓李世民這個買主情何以堪?
“皇上息怒”將皇上遞下的奏摺合上,原本被李世民叫來合計賑災款項與軍需糧草剩餘狀況的戶部侍郎狄知遜拱手輕勸:“皇上犯不著為候君集、趙德之流的叛國、誤國之臣生氣,伊州與沙州本就地廣人稀,而且胡人居多,不好治理,能夠這般快被候君集攻下,並不足為奇。”
“依楊將軍在奏章上所言,候君集現在怕是已拿下沙州並驅兵向玉門關逼進,而那趙德,十有**也已被斃於亂軍之下。”為一個死人生氣,完全沒有必要嘛,狄知遜小心地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接聲說道:“至於玉門關的現下的形勢,”
稍頓了下,狄知遜接聲說道:“玉門關地勢緊要,守易攻難,且素來都有重兵把守,想那候君集便是再有手段,十天半月之內當是也不能拿下。”
“李績將軍年關出徵,一路皆是急行而去,若無意外,上元夜之前當是能夠趕至玉門關內,”狄知遜道:“待李績將軍還有太子殿下所帶的十萬大軍一到,候君集那三萬騎兵,也就不足為慮了。”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輕點了點頭,李績到了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問題是在李績趕到之前,候君集會不會又耍什麼花招兒?
候君集雖然行事莽撞,看似個粗鄙之人,可是在戰事上他卻是從來都沒有過較大的失誤,他真的會只帶著三萬騎兵孤軍深入嗎?誰能保證在這三萬騎兵的身後,沒有其他的兵援或是輜重部隊?要知道高昌國域雖然貧瘠,但是兵士卻也備有二十餘萬眾,候君集現在所帶出來的,也僅只有三萬而已,其他的十幾萬哪裡去了?
唉,李世民輕搖了搖頭,低聲一嘆,只苦於長安距離玉門關路途甚遠,不能親去臨戰,現在他這個皇帝所能做的,也只有是寄希望於楊昆尚與玉門關守將他們這些忠正之臣,能夠將玉門關守住,能夠安然地等到李績他們一行趕至支援。
在李世民憂心邊關戰事的時候,柳一條悠哉遊哉地邁著小步子來到三原楊府,管家楊斌急著迎上前來,拱手向柳一條說道:“柳少爺您可算是到了,老爺都連著問了三遍了,說是柳少爺若是到了,可直接去書房尋他。”
“這麼急?”柳一條一愣,不由出聲向楊斌打聽道:“平時可沒見楊叔這麼著急過,斌叔可知出了什麼事端?”
“回柳少爺話,”楊斌輕聲回道:“具體的小的也不太清楚,不過今日上午,府裡收到了大少爺著人從邊關送來的加急信箋,老爺是看過大少爺的書信之後才急著著人去古田請柳少爺過來的。”
“哦,行了,多謝斌叔”輕拱了拱手,柳一條開聲說道:“書房的道一條認識,就不勞斌叔帶路了,斌叔您忙。”
說完,柳一條拱手告罪一聲,直接抬步向楊府後宅的書房走去,及到書房時,看到楊伯方正在那裡凝眉靜思,柳一條直接推門進去,拱手與其見禮:“楊叔在上,小侄給您見禮了”
“行了行了,咱們叔侄用不著這般虛禮客套,坐吧。”楊伯方抬起頭來,責怪了柳一條兩句,而後直接示意柳一條在他的身邊坐下,之後將桌上的書信往柳一條的跟前一推,開聲說道:“看看吧,這是你大兄昆尚寄回的書信,高、唐兩國,早在年關時就已然開戰。”
“哦?”柳一條雙眼一亮,倒也顧不著再與楊伯方客氣,直接拿起桌上的書信翻看起來,牧場被搶,邊關被破,接著還有伊州、沙州等城,也相繼遭敵,初始的戰況,就大唐來說,可謂是節節敗退。
“原以為候君集搶了戰馬就會迅速撤回高昌,養精蓄銳以備他時,沒想到這老小子竟會有如此魄力”雖然候君集並不遭人喜歡,但是柳一條卻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膽略,明明處於劣勢,卻還敢勇於出擊,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誤打誤撞之下也算是破了李世民想要奇襲的念頭。想來李世民這位千古明君的心裡面,現下定是非常之鬱悶。
“所幸楊大哥已平安入了玉門關內,不然小侄的罪過可就大了。”將書信合上,柳一條也不由長出了口氣,雖然高、唐兩國之間的戰事不可避免,楊昆尚身為邊境守將,也必會有此一劫,但是候君集畢竟是得了晏天牧場中的三萬伊麗馬才能有如此鋒芒,柳一條心下,多少還是會有些過意不去。
“這事與你何干?”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