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部分(第2/4 頁)
從得知,不過,據小弟所知,包括李公子在內,倭國的一干人,將來可都是要大用的。”
“此話怎講?”
趙遠志美美的喝了口奶茶,悠然問道:“諸位可知,李公子等人赴倭所為何事?”
“聽說是倭國君臣前番來朝,其意甚誠,遠不似從前般桀驁,於是,龍顏大悅,許之結為父子之邦,特遣一干學子赴倭,支援倭國建設……總之,眾說紛紜,頗讓人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在這個時代,會關心海外事計程車子甚少,縱有,也多半在江南,又或是身在朝堂的。對趙遠志的這個問題,眾人也只能以民間傳聞作準了。
對於這項決策,多數人都覺得無所謂,比起從前的回賜制度,這次不過是出了些人手,遣了些商人,看起來不算什麼。當然,也有不少自認有識之士者,覺得將天津經驗複製到倭國,有養虎為患之憂。
“呵呵,不懂經濟學,就不知道其中博大精深之處……”趙遠志冷冷一笑,笑容中帶了一絲譏嘲之意。“表面上看,侯爺隨意在天津、旅順建了些工坊,造了些船,又招募了些人,然後天津就繁榮起來了。”
“可實際上,自正德元年開始,侯爺就已經開始佈局了。有了軍器司的積累,才有遼東的興旺,沒有遼東的鋼鐵供應,天津又怎麼可能那般一帆風順?有了書院的人才,天津才有那些幹吏,政是善政,可若用的是大明原先那些官吏,天津還不是一樣的烏煙瘴氣?”
“所以說,那些自以為很懂的人,其實都是半吊子,工業也好,經濟、文化也好,都是成了體系之後,才能平穩前進的。似倭國那般,不劃分基礎工業,不研究經濟規律,也沒有技術、人才的積累沉澱,只是丟幾個工坊下去,然後就全面推行紙幣……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的。”
他這番理論,李兆先當日也曾對李東陽說過,當場就將曾經的首輔給震住了,有多高深,自是不言而喻,這時幾個士子也是被震得七暈八素的,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理論是不差了,可是,以如今大明的實力,對付一個小小的倭國,又何須這般曲折啊?”
“唉,我剛剛不是說了嗎?經濟學是很深奧的,侯爺留下的教材只能算是啟蒙的,離精髓還遠著呢。大明現在發展的這麼快,相應的規制也必須得跟上,經濟學是重中之重,倭國就是最好的試驗點。”
他一臉憧憬的說道:“今後,朝堂上的佈局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六部都還在,不過,各部的具體職責,和從前就大為不同了。你們看著吧,不出五年,戶部就是那些赴倭學子的天下了。”
!@#
''
' '
第801章 做太監的壓力好大
huaixiu第801章做太監的壓力好大
一進到龍鳳店,謝宏正好聽到了這一番談論。
龍鳳店特殊的環境,加上這樣的話題,著實勾起了他的回憶,前世上大學的時候,他也經常會在快餐店,跟幾個死黨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心中滿懷的,未嘗不是對自身前途的憧憬,以及讓國家變得更好的熱情。
“謝兄弟,這件事應該是機密吧,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就……要是給倭人探知了,豈不是糟糕?”謝宏不怎麼在意,反而露出了緬懷的神情,胖子看在眼裡,卻是甚覺擔憂。
胖子現在依然是東廠提督,而隨著朝政的變革,廠衛也在與時俱進。
首先就是重心的偏移,錦衣衛原本就有收集軍事情報的職能,在對安南、對北虜的戰爭中,都曾大顯身手過,現在根據國策的變化,錦衣衛正在努力的轉型之中,和後世的軍情局越來越相似。
而東廠則開始返璞歸真,回覆本來的面目。東廠的設立始於永樂十八年,成祖的目的,到底是擔心錦衣衛勢大難控,還是擔心其為文官所滲透,後人已不得而知,但總而言之,東廠就是為了制衡錦衣衛而設立的。
初設時,東廠的偵緝範圍雖廣,不過他們只有監視、抓人的權力,抓到的犯人須得交給北鎮撫司審訊。在謝宏看來,永樂年間的東廠跟後世的聯邦調查局很像,都是直接受最高領袖指揮,同樣是什麼都可以插一手,同樣只針對案件。
一邊慨嘆著古人智慧之高,謝宏一邊將東廠的舊制翻了出來,略加完善後,重新推行開來。所以,谷胖子需要管的事兒比從前要多了不少,這也讓他有些神經質。
大明跟倭國,才剛剛恢復交流,依照常理,大明是不大可能有倭國細作的,事出突然,後者根本也來不及佈置。而且倭人與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