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也好,不甘也好,認命也好,只能漸發接受現在新的身份。
我也一早就與她們說明白了,我並不奢望和她們談感情訴衷心,這種花前月下的東西,也沒有興趣玩什麼,要得到你的人先得到你的心之類的無聊遊戲,但至少能給她們一個安定無憂,並且看起來風光體面,生活質量不錯的將來。
早侯在船臺小亭上的當日記室戴叔倫,靜靜的走上前來
“小戴,又有什麼新聞”我隨意開口道
“鄭王府別駕又來求見”
“就說我去巡城了麼”
“河中寶鼎薛氏的族人拜節堂下”
“直接讓他去找趙胖子,他現在也是從六品下”
“宇文別將回來,獻首田仁孰以下首級十三”
“述功曹記二等勳,依例給絹二百,錢萬五,內金配額二十萬”
所謂內金配額是指對現下長安稱中一些奢侈品和稀缺物品,專供內部供應購銷的福利,也是一些讓軍士變相轉手賺錢的手段。
我輕輕捏了捏太陽穴。
從他手中接過一本東西,裡面記錄了一些人的行舉動態。
南北行朝的兩君,遲遲沒有表態,讓一些人的態度也變的微妙起來。而長安現在被我搞的象個大兵營似的,大多數的人和物資都採取軍管和配給制度,但是還是止不住這些秘密還鄉的潮流。
衛王、鄭王、周王,岐王,近嗣宗王的人已經來了四個,岐王乾脆派他小兒子以舊時請教之名義,就賴在我這不走了,還有一些曾經權門王公勳貴,也派出了子弟,表面上都是為了看顧舊時宅地,為回家做準備,但是背後……的水,不免又給他們攪的渾濁起來了。
這些日子已經抓到十幾起龍武軍駐地裡的“誤闖”事件,以及不名身份人士偷窺新兵操練的事件,至於以酬宴為名,對龍武軍上下大小將佐明裡暗中的邀約,那更多了。從高適的金吾左軍,到嚴武的商州團練,乃至尚在扶風籌建中的鐵拔新軍中,似乎都有人暗打主意。
作為龍武軍的二號人物,韋韜還是依舊勤懇勉力如昔,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角色,相當稱職擔待起大部分事物,但是底下那些人就沒那麼安分了,他在扶風準備迎駕這些時間,身邊也被近水樓臺以協辦之名,塞進了不少人,雖然韋韜為人塌實而孚有眾望,但卻沒有我剪除異己時狠下黑手的堅決和手段,因此這些人自持背景,不知道從前的厲害,不免上下串聯跑動,做出一些小動作了。
“以集訓為名,讓韋軍副擬一個名單出來”,想混進龍武軍可沒這麼容易,好歹叫這些不僅僅滿足於鍍金的傢伙,見識下什麼叫斯巴達式的軍隊生活。
他飛快的記述完,按上我的小章,又掏出另一個防水油包的夾帶,不緊不慢的道
“西北有快報”
我接過幾封紫色漆口的密件,拆開蠟封一覽,不由嘆了口氣。
我雖然優遊無事,但暗底下的人卻也沒閒著。過去將近兩個月,朝廷已經遲無音訓,但從那條漢中到天水的那條600西北大道,卻是使者往來絡繹不絕,車馬驛路極是繁忙。各種隻言片語的訊息和傳聞,也流水一樣的傳到長安來。
自西北軍大敗,行朝本已擬訂一方面借兵回紇,一方面調回原本留用防備吐蕃的西境邊軍,後來龍武軍光復長安訊息傳到,借兵回紇之議暫罷亦,但屬於朔方節度使的單于東都護府,河西節度使的安北都護府,下轄振武、雄武、墨離、大斗幾個一級軍鎮,具已奉命調半數而赴行在,合計至少有近5邊軍,已經到達平涼了……
“自此北邊怕要多事了”
我再次輕輕嘆了口氣,歷史上的一些事情,還是不可避免要發生了。
戴叔倫雖有些不明所以然,但很知道下屬的本分,只是垂手一旁靜靜等候下文。
“擬書,傳信松州魏長史,問他和松州軍都準備好了沒有”,既然無可避免,那就儘量去彌補好了。山南之地乃是吐蕃的重要黑麥產地之一,現在也該有點動靜了把。
我又拆開另一封,卻是主要由步軍組成的安西、北庭的二路援軍,業以到達陽關,西北胡亂已經平息,
不過密信中的依據,分別來自當今太子小白和那位老狐狸宰相韋見素身邊,對整個事情描述的很清楚。
所謂武威胡亂的起因很簡單,源自於一連竄有板有眼的謠言,主要大意說是,西北行朝大軍雲集,需急籌軍餉,將以清算與安氏有牽連的胡人之名,大肆抄殺胡商家產,以資軍用
處河西走廊的武威、天水諸地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