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4 頁)
算少人能及。
他想了想才開口道
“新羅其國,一切效法中土。人稱君子之國,其歷代王家,多識時務而恭臣禮”
“其官服尚白,拜山神為始祖,王族以金姓、貴人姓樸,而小民無氏而有名……
按照他地說法,
新羅的近代歷史,其實就是一步緊跟強者走。最出色的牆頭草的歷史,遼北的前三國時代,相當與縮小版的三國演義,三國間連橫合縱勾心鬥角遠交近攻,打的不可開交。
其中高句麗雄據一方,其地廣國事最強。而百濟次之,還有倭國為後援,兼通海之利,而偏居朝鮮半島的南隅地新羅無疑最弱的一個存在,其境甚至僅略小於後世的韓國,地小而出產有限,因此作為弱國的生存之道,它選擇抱上了強大的中原王朝的大腿,以藩氏求以求庇護,自隋而唐。一直恭禮進貢,獻美女珍寶不斷。世代子弟質於中國,每代繼立都要接受中原冊封。才為正統。
當然看在這小弟這麼殷切地情形下,宗主國也沒少給好處。
在高宗永徽元年,百濟、高麗、靺鞨共伐取新羅三十城。使者來唐請救,高宗命大將軍蘇定方討而破之,後來的高麗、百濟滅國戰爭中,新羅亦緊跟唐軍腳步出兵,獲得了從人口到土地的大量好處。
當然所謂君子之國,也有不君子的時候。
然而到了咸亨五年。新羅王金法敏即位後,這位是兼有心計和野心的人物。開始利令智昏的試圖過河拆橋,利用武則天當權時的新舊黨,遞後黨之爭,內鬥正酣無暇顧及時,有步驟的開始蠶食和侵吞安東都護府領地,甚至公然縱容庇護原高麗舊臣的叛亂,並煽動百濟人反對唐朝,而佔據了百濟的故地。
這種兩面三刀地手段,不免激怒了素稱好脾氣的高宗皇帝,唐朝畢竟作為一個旁然大物無論怎麼樣地憤怒,都是這種小國家那難以承受的,一切陰謀陽謀地手段在絕對的力量前,幾乎是紙一樣的蒼白無力,於是讓遼北大地聞風喪膽的“人鬼”劉仁軌,再次帶著安東各族聯軍光臨朝鮮半島,只是這次倒黴的物件,從倭人換了了棒子們的祖先,新羅舉國之力三戰三敗,一直打到王都金城附近。
這次懲罰戰爭很快就因為金法敏遣使謝罪,宣告退位而告終,由劉仁軌武裝護送留唐為官的其弟,臨海郡公金仁問,回國登基為新羅王,唐朝也預設了新羅吞併百濟已成事實,其邊境遂抵高麗故地南端。在其國增置尚、良、康、熊、全、武、漢、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統郡十或二十,郡有大守,縣有小守。
但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國家上層有血親通婚地惡俗,作為與日本一樣的,因為全面效仿唐朝,而從奴隸社會大跨步躍進到封建社會,不可避免殘留下了大量地奴隸社會的痕跡。象為了保持所謂貴人們的血統純正,而進行的近親通婚。
所謂“其建官,以親屬為上,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兄弟女、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王族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雖娶,常為妾媵”。當然了,按照後世所謂某些鼓吹要維護大漢族血統純正的小白和憤憤們的理論,那些島國上的猴子和這些棒子的祖先,才是血統最純正的族群,因為他們都被侷限在一個很小範圍內近親通婚,很少受到外來的影響,當然血統最純正了。因此伴隨這種延續上千年到近代的傳統,新羅與日本一樣,盛產弱智和畸形兒的陰影,就一直籠罩在王室的歷史中。
“玄宗開元中,前代新羅王金興光就數入朝,獻果下馬、朝霞魚牙、海豹皮。又獻二女,帝曰:“女皆王姑姊妹,違本俗,別所親,朕不忍留。”,乃厚賜還之。”崔光遠洋洋灑灑羅列了一大隊後,結尾道
“現任新羅王金承慶,對本朝也算恭順有禮”
“那你個人覺得,他有這個膽量,參合安氏的逆亂麼”。
第二百四十八章 哀樂各隨兮有變
州,刺史府的“牧愛堂”下,“牧風盡節”四個大字熠熠閃光。
新任不久的刺史黃泉,正對作一具光可鑑人的銅地雲花蔓紋大大鏡,對照衣冠,只覺得貼身又輕又軟,富貴華麗的彷彿換了個人似的,輕輕拉著袍服上的褶子,水亮油光的緞面泛發著光彩,總人覺得有說不出的愜意。
他很喜歡這種感覺,作為掌握著一州六縣數十萬口的生殺予奪的大權的人物,想象著和那些小百姓們不敢抬頭正視的貴人們,稱兄道弟,輕描淡寫的討論這他們象螻蟻一樣微薄的身家性命。
他更喜歡被人叫做黃泉大人,就如那些部下被稱作黃泉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