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弘曆是頭一遭與皇祖照面,雖然緊張,考校的表現可圈可點,康熙對這個孫子存著愧意,愈發覺得順眼,因向胤禛讚歎:“你們教的很好,朕看弘曆有朕年幼時的風采!”
雍王絕對不是傻的,謙虛著回道:“弘曆有幾分小聰明,早先淘氣的緊,幸得簡王府九阿哥督促,不然是耐不得性子下苦功的!”
康熙一怔:“弘昍?他比弘曆略大兩個月?”
“是。”弘曆主動說,“孫兒與九哥玩的來,有幸聽到伯母教誨!”
如果書雪在場一定覺得冤枉,弘昍都沒多餘精力管教,還能教誨弘曆?弘昍學了她不少話給底下的娃娃兵倒不是假的。
康熙忽道:“你伯母曾道朕能當五十年太平太子是悟出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的箇中真昧,你說說朕悟出了什麼道理。”
弘曆猶豫了一下:“百姓不能大富,飽暖思□□,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如楊堅、李淵、趙匡胤之流;百姓不能過貧,窮則求變通,變當為民亂,必將傾覆社稷,似陳勝、朱元璋、李自成之輩。”
康熙異常驚詫,半晌功夫才朗聲大笑:“說的好!說的好!”
與書雪的原話相比,弘曆的回答更顯委婉,康熙高興之餘召見了現為鈕祜祿格格的錢氏,當眾說她是有福之人,又表現出把弘曆帶回宮教養的意向,實在是胤禛的意外之喜。
得了意外之喜就得做好預備意外發生的心理準備。
六月間夏苗,康熙點了書雪的名,書雪難得出門透氣,剛換好戎裝,下人忽然來回:“主子,金貝不好了。”
書雪心裡咯噔一下:“去看看。”
按藏獒的年齡算,金貝絕對過了孔孟之壽,穆尼永煥到弘昍幾個都難受的緊,它還馱過弘昊、歆蕊、永瑾、弘昍、弘晏姊妹,眼看著金貝嚥氣,弘晏大聲哭了出來。
書雪心中酸澀難當,外面還催:“福晉,王爺催著您和阿哥格格啟程。”
永煥兄妹沒一個挪動。
“好好安葬金貝。”說到家,書雪再難受也不能因為一條狗放了康熙的鴿子,“不去就不去吧,你們留在家裡送金貝最後一程,打發人跟歆蕊說一聲。”
十三福晉夭折了幼子後在四月初臨盆,幼弟剛滿月,歆蕊現在常住皇子府。
到了獵場,書雪半點兒興致沒有,康熙在前面分配任務,她自己於後帳躲閒。
正在想金貝的事兒,憶畫進來傳話:“主子,外面有位公公求見您。”
“嗯?”書雪,“有請。”
過不片刻,進來一位二十歲開外的藍衣太監:“奴才給福晉請安!”
書雪打量了對方一眼:“公公免禮,不知你在哪個宮裡當差?我看著眼生。”
藍衣太監起身後復打一千:“福晉慈善,像奴才這般受過恩惠的下人極多,您不記著奴才也是有的。”
不等書雪細問,藍衣太監賠笑:“福晉,奴才早年因舊友染恙,悖逆宮規於內廷熬藥,被師傅拿住後虧得福晉說話,不然奴才已經無命在此。”
書雪恍然大悟:“我記得你姓吳?”
“福晉好記性!”藍衣太監沒想到書雪還記得自己的姓氏,很快說,“奴才本名吳睿,現在和主子跟前當差,主子賜名吳書來。”
“嗯!”書雪點點頭,“你來見我不會是和妃母有吩咐吧。”
“福晉英明!”吳書來左右看看,“奴才有下情回稟。”
“直說無妨。”書雪笑道,“還沒人敢聽我的牆角。”心裡還要補一句:康熙除外。
“是。”吳書來是知道眼前這位的本事的,“奴才方才尋地方便,聽到八爺和九爺說——”
聽完吳書來的話,書雪沉吟道:“前面動上手了?”
憶畫出去詢問後折身回來:“剛散開,皇上還差人來問主子怎麼不過去呢。”
“在外面半個字兒不許漏,有了風聲只在你身上!”書雪站起身,“去瞧瞧”
吳書來鬆了一口氣:“謝福晉。”
問明眾人的狩獵路線,書雪很快趕了上來,胤禟笑道:“剛才沒見你,巧的到了一條線上。”
書雪答道:“不巧,我是為和九爺組個隊才來的。”
胤禟紅了紅臉,很快正色說:“簡王吃了醋我可抵不住他的硬弓。”
書雪挑挑眉:“不給面子?”
“哪能呢。”胤禟鬆鬆韁繩,“走!”
中了美人計的九貝子跟著書雪跑出兩里路才意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