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第3/4 頁)
關,甚至是長武的宇文成都的兵馬回援。一個不好,這兩萬兵馬就有可能被圍在長安城下,有盡沒之險。”
常仲興原是隴右豪族,賀若懷亮卻是關隴軍事貴族,加之之前兩人一個是關中宇文化及部下,一個是隴右薛舉部下,本來就是敵對。眼下雖然歸陳,可是雙方卻也是各看各不順眼,都有踩低對方,提高自己的念頭。
諸將還在爭執,陳克復卻是已經望著沙盤眼前一亮,腦中冒出一個極好的計劃來。
“諸位不必爭吵,朕已有決斷!”
諸將齊齊轉身,都抬頭望向陳克復,不知道這位果敢的皇帝,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究竟有了什麼樣的決斷。(未完待續!!!
第934章 入關
(感謝774488掌門的打賞!)
陳克復手握著指揮仗,在沙盤上指點。這一刻,年青的皇帝智珠在握,成竹在胸,手握指揮杖指點江山。
關中的戰事已經打到了關健之時,如今宇文化及的主力盡在長武,關中空虛,如此大好時機,如果錯過,那將來陳克復肯定會後悔。
他不想後悔,更不願意錯過如此良機。賀若懷亮所說的計劃雖然有些冒險,但行軍打仗哪有不行險之理?不過陳克復也並非那種一味顧頭不顧尾之人,每次行動之前,他總會反覆算計,不算勝,只算敗。
只有在前前後後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合計一遍,深知了得失進退之後,他才會真正的下第934章入關定決心。
直取長安不可取,雖然長安只有三萬兵馬,而且他肯定這三萬人裡有半數以上肯定都是些從沒上過戰場的新丁。但是長安城高牆堅,數十年未經歷戰火,冒險孤軍深入城下,很有可能反被圍困。
“諸位,朕思慮過後,還是覺得孤軍深入長安城下並不可取。”
皇帝話音剛落,帳中諸將反應各一。陳雷、張出塵等擔心皇帝安危的將領自然是鬆了一口氣,而剛才提出進攻長安的賀若懷亮叔侄卻是有些嘆氣,蕭世廉卻是有些高興的點頭,還特意帶著挑釁的望了賀若懷亮一眼。
“不過!”
陳克復只是一頓後,卻又繼續道,力透千鈞。
目光中帶著強烈的自信,陳克復右手有力的將指揮仗向沙盤上一點:“長安我們暫時不打,我們打這!”
諸將齊齊順著指揮仗望去,卻見皇帝的指揮仗正點在黃河西岸的臨津關上。
如果說蕭關是關中的西大門,那麼潼關說是關中的東大門。而臨津關,這個居於黃河西岸,位於潼關北側的關城,便自古以來都是關中的東側門。
在潼關北第934章入關側不遠,黃河一河分斷河東與關中。黃河西岸便是臨津關,而黃河東岸則是河東西南角上的蒲阪關。除了這兩岸相隔的兩道雄關,就在兩關中間的黃河中的沙州之上,也還有一座中潬城。
臨津、中潬、蒲阪三城分守關中與河東門戶,蒲津起河橋,以通河中,置中潬城,以守固河橋。《字書》上說,水中沙曰潬。蓋建城於河中沙上。黃河之上,除了蒲津關河中的這座中潬城,在洛陽與河陽之間也有一架河橋,在黃河之中也同樣有一座專為守固河橋的中潬城。
如今臨津城在宇文氏之手,連中潬城也在許軍鎮守之下。雖然連通河東與關東的河橋早已經關閉,不過橋卻一直還在。只不過陳軍雖然據有蒲阪關,但面對著臨津關與中潬關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式也是束手無策,除非強攻。
“陛下,龍山大營距離臨津關足三百餘里。而且前面還有白水、澄城、蒲城、馮翊、朝邑五城之隔,只怕我們還沒有殺到臨津關下,就早已經被四面而來的許軍包圍了。”常仲興對於皇帝如此大膽的計劃不由微微變色,九五之尊居然如此甘願犯險,實在是有些讓他驚訝。
陳克復搖了搖頭,心中卻對常仲心等降將的表現十分滿意。
“朕早上剛與李淳風談過,據他推測如今日這般的風雪天氣將至少持續三天。如此大雪,烽火難舉,雖然風雪天氣使得行軍不便,但只要準備的好,反而是一個奇兵突進的好機會。”
眼下關中的兵馬大多集中在了長武,餘者也都在長安與潼關等要塞之中。如白水、澄城等地,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正規軍守護,多是些地方世家豪族與富商們一起出錢出糧,然後召集了各地的青壯組成鄉團私兵守禦地方。這些私兵雖然數量不會少,但用來對付些流民盜匪山賊還行,如果說真的想靠這些私兵來對付正規軍,那是天方夜談。
一旦陳軍按常規戰法推進,那麼這沿路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