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部分(第3/4 頁)
聽到訊息後主動離開榆林來戰,那就更是好事了。
野戰,陳軍勇者無懼。
第926章 滅秦
賀蘭山下,塞北江南。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歷來被稱之為塞上米糧川。
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皆稱之為河套地區,上古之時又稱之為河南。
奢延水北岸的郡城治所巖綠城樓上,陳克復眺目遠望。
遠處山色蒼茫,近處蒿草密佈。陳克復一身戎裝未解,陳雷、楊仁恭、張出塵等隨在後面。
“朕聽說河套地區人傑地靈,豐饒富裕,怎麼過了長城,進入了朔方之後,一直都還是蒿草,這裡可是河套之地了啊!”
楊仁恭早年也曾經在河套之地屯兵駐守,對於這塊地方自然是熟悉無比,感嘆著道:“天下大亂,多年征戰。隴上河套地區當初就出了四五個割據勢力,且自隋末亂世以來,黃河以北的草原部族也開始多有南下小股侵襲。天災**,戰亂頻繁,自然如此。陛下不必過於擔心,河套之地本來富饒,只要能平穩下來,用不了多久這裡自然也就會富裕起來。”
河套地區,大指是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
從靈武郡的鳴沙、豐安開始至靈武石嘴山與納遠川水之間的靈武平原,又稱“西套。
與西套相對應的,便是東套。東套指的就是從靈武石嘴山到河東的陰山以南,汾河以西,呂梁山一帶的地區。包括了五原、榆林、定襄黃河兩岸之地,也包括了朔方郡。其中又以五原郡諸地稱為後套地區。榆林與朔方、定襄稱之為前套地區。
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系統發達。適合種植小麥、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農業區,河套地區也被稱為“塞外米糧川”,並且河套地區的畜牧業和水產業也很發達。
可以說,河套的三套地區,實際上比之關中平原更加豐沃。不但是塞上江南,米糧川,還是西北重要的戰馬產地。而且,河套還蘊藏著煤、鐵、銅、金、石墨、石棉、鹽、鹼、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
河套之地,就是一個寶庫。
尤其是對於眼下的陳朝來說。陳軍在與突厥對峙之時。奇兵突入,進入關隴,開闢出第二戰場。陳軍進入關隴,是繞過了關隴的東大門潼關,走的是孟門關黃河索渡。雖然因此避開了強攻潼關。但也使得陳軍的後勤補給難度極大。
前前後後,陳軍前後已經有十萬兵馬進入關隴。十萬兵馬不是小數,人吃馬嚼,加上戰鬥補給,不論是糧草還是器械,消耗都極大。如此大的需求,陳軍不可能也無法完全從中原運輸補給。
除了中原補給,陳軍必須得原地補充一大部份的糧草與器械。相比於器械,陳軍現在最迫切需要補充的是糧草。出發之前。陳破軍對於補充之事,並沒有太過於擔憂。畢竟此次進軍的是隴上,而隴上也就是河套地區,河套富饒,在他想來,補給應當不會困難。
可是現在。面對著滿地荒草,以及殘破的城池,飢瘦的百姓,這讓他不得不頭痛起來了。
巖綠城的皇帝龍帳之中,陳克復與楊仁恭、陳雷、張出塵等諸將圍著沙盤觀看。史萬寶、劉德威、李神通、李孝恭四員關隴出身,原本李淵舊部在一旁為眾人講述最新的軍情。一旁還不斷有文武職人員進出,悄聲彙報和領命。
陳克復聽完彙報後,拿起指揮杖,在沙盤上指示。
“薛仁杲的後勤補給已經被我們截獲,另外,薛軍與榆林常仲興之間的聯絡,也被我們從中阻斷。從現在起,離開朔方的薛仁杲便成了孤軍深入雕陰,除了其所部四萬人馬,再無援兵。現在,我們已經探知,薛仁杲已經沿著奢延水接連拿下了儒林、撫寧、開疆三座通往上縣的城池。薛仁杲每座城池留下了三千步兵駐守,另外又分兵五千前往攻打上縣西北平水河邊的大斌城,分兵五千攻打上縣東面的延福城,他親自領輕騎一萬,步卒一萬一往攻上縣。這小子,他還真的已經相信,此刻朕已經剛剛渡過黃河進入了上縣城中。”
眾將皆一陣鬨笑,都為皇帝的佈局歎服。
早在大軍渡河之前,剛剛收到陳克敵捷報的陳克復就已經開始佈局。先是故意派出間諜身份的陳破軍走朔方附近往定安送信,讓薛仁杲故意截獲信件,引得薛仁杲引兵南下。然後陳克復卻比薛仁杲信中早兩天就渡過了黃河。然後親率一萬輕騎,輕騎北上,從一條小道繞到了薛仁杲的背後,輕鬆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