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頁)
於是乎,關於這照片中的料子到底是不是極品的田黃凍,又或者是人工造假出來的東西,很快就在貼吧和論壇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而李安然則藉著正反兩方人馬爭論的機會,利用自己註冊的馬甲號,趁機問了一些關於田黃石鑑定的知識與竅門。再配合著從網路上找到了專業資料,到是基本可以肯定。自己特意挑出來的這塊足有成人腦袋大小的石料,有**成的可能就是極品的田黃凍。
讓李安然意外得是,隨著貼吧與論壇的爭論引來了更多的愛好者和行內人,當初發貼發照片的本尊號居然收到了不少貼吧和論壇的短訊息。其中更是有一些人,直接表示出了購買的意向,並且留下了聯絡電話,以便於面談。
對於這送上門的交易渠道,李安然只是權衡了一下就給徹底否定掉了。雖然自己找人出售田黃石,可以避免引來更多的注意,但同時也很可能會帶來不少的麻煩。於是。對於這些問價的人。只是給出了歉意的答覆。不過,也並沒有把話說死,只是表示自己暫時還沒有出售的打算。
至於同福記很容易就找到了田黃石的問題,李安然在經過了一番瞭解之後到是並不意外。除了是因為自己給足了資料。甚至還提供了諸多的高畫質照片做為依據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田黃石這東西,在壽山當地並非沒人知曉,只是沒人知道其價值而已。
為了能讓自己的鑑定技術更準確。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李安然不斷地在大唐時空和現代時空來回奔波,同時,也不斷將新料子的照片發到了網路上,供那些愛好者和行家們進行初步的鑑定。
而在這幾天的時間裡,李安然也利用大唐時空的地圖和現代時空的地圖,再加上各種定位的手段,終於確認了福州壽山鄉壽山溪兩邊出產田黃石的區域。接著,就在同福記和當地官員的配合之下,開始對壽山石進行大規模的開採。
考慮到透過拍賣這種手段搞錢的渠道,用的越多風險也就越大,所以,為了能夠一次性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李安然甚至不惜從現代時空搞了一臺小型的挖掘機,並且親自上陣大挖特挖起來。
有了挖掘機的幫助,哪怕只是小型的挖掘機,再加上大量人手的配合,以及貞觀元年期間,田黃石還根本沒能流傳開來,開採效率自然是讓李安然非常得滿意。短短一旬,也就是十天的時間,存放在同福記倉庫裡的田黃石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田黃凍、銀裹金、白田石、金裹銀、雞油黃、桔皮黃、黑皮田、硬田石、橘皮紅田等等品種,每一種都弄到了不少。
對於那些被指派到工地上幫忙挖掘的人手,李安然也沒有虧待。一日三餐雖然還不至於頓頓大魚大肉,但每餐都能見到葷腥,最關鍵得是飯管飽。
而且,每天還會有一份在當時很不錯的酬勞可拿。除了挖掘需要壯勞力之外,撿取和運輸小石料的工作,不論女人、老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做。只要完成定好的量,哪怕酬勞比不上那此勞力,但最起碼一天三頓飯同樣能吃得飽而且好。
李安然對田黃石的大力開採,自然引起了福州刺史等一應當地官員的注意。不過,對於這些石頭,讓人私底下也送了一批到刺史府上之後,以福州刺史為首的這批官老爺們,私底下議論了幾次,除了覺得這田黃石的質地確實挺不錯之外,也沒看出這玩意兒到底有什麼價值值得這位觀察使如此的賣力。
相對於這些田黃石來說,到是那輛小型挖掘機的出現,反到是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最起碼,在當地這些官老爺的眼裡,這種與眾不同的“木牛流馬”,價值可比那些石頭高多了。
可惜得是,隨著同福記商隊一同前來的,還有幾名受了密旨的內衛。所以,對於那輛小型挖掘機的來歷和其它方面的事情,也只敢在私底下說說,沒人敢放到檯面上去議論。
對於這些傢伙私底下的小動作還有平時旁敲側擊的詢問,李安然並非不知道。對於這樣的詢問,也並沒有隱瞞,而是很坦白地表示,這種田黃石質地不錯,如果能加工出來得話,不管是做印,還是雕刻成佛像、神像或者其它的擺件,其價值並不低於極品好玉。可惜,這樣的解釋,相信得人真心不多。
十天的功夫,李安然不只是將幾種最為極品也郵為典型的田黃石品種收集齊全,而且數量方面也非常得驚人。
眼瞅著這一次的收穫用滿載而歸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之後,這才回到現代時空,讓“律政俏佳人”安妮,正式與拍賣行取得了聯絡。
身為律師的安妮,直接與世界級三大拍賣行同行取得了聯絡。按照李安然當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