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頁)
來開發出臥龍洞後山山谷田地,糧食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了,而臥龍洞兵工廠由於原料充足,生產的槍枝彈藥也能夠彌補學生軍地需要。
而到了現在,學生軍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一番還多,儘管國軍同戴長官仍然能夠供給一部分,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軍的需求了。
雖然學生軍控制了晉省東南部將近四分之一的地盤,可是這些地方都經受過鬼子的掠奪,百姓自己尚急需救濟,又怎麼能夠供應學生軍所需的物資?
張野和李校副採取地各種扶持農業地措施,一時還不能夠見效,畢竟現在是春季,糧食作物也還要等到秋季才能夠成熟。因而這幾個月,竟然成了學生軍難以渡過的時光!
學生軍不缺武器彈藥。由於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到處開設兵工廠和軍需企業,學生軍地裝備和一應後勤物資都實現了自給。加上戴長官提供的先進槍械,學生軍足夠用了!
現在短缺的,是糧食和資金。
當兵吃糧,學生軍上下幾萬人,加上沈最的“忠義救國軍”近兩萬人,每天消耗的糧食就不是一個小數字。國軍衛長官所能支援的極為有限,學生軍自身存糧不多,從鬼子那裡繳獲就更難。
雖然現在跟晉綏軍聯絡恢復了,可是他們自身的軍需也很緊張,杯水車薪起不到作用。國軍那邊,還可以去買,另外還有一些黑市商人,也能從鬼子那邊倒騰出糧食,可是也得拿錢去購買才行。這就又牽扯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資金。
第五卷 橫掃全國 第二十三章 賺錢渠道
資金影響學生軍發展壯大的最主要因素,正是目前令張野困擾不已的問題。
張野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企業家。他前世是一個花花公子,只會花錢,不會賺錢。他既不明白經濟數字,也看不懂會計報表。可是他現在卻不得不當著一個這麼大的家,實在是苦惱不已。
學生軍中雖然各方面的專家不少,唯獨經濟方面人才缺乏。
來自陪都和省城的教授和大學生中,頗有一些是學經濟的,可都是高談闊論綽綽有餘,但要拿出切實可行,適合學生軍現狀需要的具體措施,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愛莫能助!想要在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窮鄉僻壤點石成金,絕不是那些只讀過幾本經濟理論卻毫無實踐經驗的師生所能辦到的。
兵工廠和軍需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的產品,全部供應學生軍尚且不足。而學生軍沒有資金,又拿什麼來支援這些工廠的運轉呢?工廠的工人也是要吃飯的。
除此之外,傷病也是學生軍急待解決的問題。
得益於省城醫科大學的生源,學生軍有足夠的醫療人才,可是不斷四處征戰的結果,是沒完沒了的傷病。這些傷員都是經歷過浴血廝殺的老兵,是學生軍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可是要想讓他們重上戰場,除了優秀的醫生之外,還必須有足夠的西藥。
張老先生已經在臥龍山重操舊業,帶著一幫徒弟上山採集草藥製作中醫丸藥,但畢竟產量有限,而且中藥效果不如西藥明顯快捷。
西藥是要用錢去買的!
不論怎麼樣依靠沈最和戴長官的面子,可以連賒帶騙搞來一部分,可這究竟不是長久之計。學生軍的工廠雖多,卻還不具備自己生產西藥的能力。
此外,因為田地荒蕪。百姓難以餬口,學生軍適時開辦工廠,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是發展經濟,走工業化道路的合理措施。可是現在沒有錢,又怎麼可能走得下去?
張野不是沒想過。讓這些工廠生產一部分陪都那邊急需的產品,用以換取糧食和藥品。無奈晉省歷來都是工礦原料產地,卻不是精密生產基地,除了充足地煤炭、鐵礦之外,其他原料都頗為稀少。並且生產能力也有限,想幹也幹不了。可是要想直接向內地出售煤鐵原料,又面臨內地戰火不斷,大部分重工業生產基地都陷入癱瘓狀態。想賣都賣不出去!
學生軍之所以能夠一直維持。是因為還有一個生財之道:
陪都的周校董和陪都分校的師生,對遠在晉省的學生軍十分關切,他們不斷地抓住各種機會向陪都的各界愛國人士、歸國華僑、企業家之類地有錢人募捐。
依仗著學生軍一直以來的輝煌戰績塑造地超高知名度,他們的募捐收入頗為可觀!
另外,陪都分校完全是因為學生軍而成為名校的,慣於理財的周校董自然對這一點善加利用。他一邊努力擴大學校規模,一邊更加努力地提高學費標準!
周校董的口號天天不離嘴邊:
“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