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1/4 頁)
甲午戰前,北洋海軍建軍以後的彈藥供應,主要由天津機器局負責提供,然而天津機器局當時由於技術能力不足,在大口徑炮彈方面,一直無法生產高裝藥的大倍徑開花炮彈,僅能製造填充砂土的練習用實心彈。朝鮮發生“東學黨事變”以後,因為時間緊迫,急需準備大量能夠作戰使用的開花彈,而又因為受“停購船械”的禁令限制,無法從國外購買彈藥,開花彈嚴重缺乏的北洋海軍不得不要求天津機器局試造。在不具備技術條件的情況下“臨陣磨槍”,結果天津機器局應急生產出的開花彈普遍存在著質量低劣的問題,“中國所制之彈,有大小不合炮膛著;有鐵質不佳,難保其未出口不先裂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過引者”。大東溝海戰開戰時,中國軍艦彈藥艙裡堆滿的大多就是天津機器局生產的帶有缺陷的開花彈,以及不能爆炸的砂土實心教練彈,這些炮彈即使能命中敵艦,是否能帶去殺傷,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是以在甲午戰後,孫綱大力引進法德兩國的彈藥製造技術,全面改變了這種狀況,就是擔心在以後的戰爭中再發生這種事)。
而真正能在海戰中發揮作用的彈藥,則是各艘軍艦從國外購買時一併配套帶回的原裝彈藥,這些彈藥經過歷年的消耗數量已經極為有限,而且質量也同樣不容樂觀。從單純的表面數字看,北洋海軍的彈藥數量似乎非常充裕,但如果檢尋其中具體能用的彈藥,其匱乏程度就令人不寒而慄了。
如果不是孫綱這隻小小蝴蝶“及時”穿越過來,臨戰前把所有炮彈的裝藥(無論是砂子還是黑火藥)全都換上了靈敏度極佳的苦味酸炸藥,保證讓炮彈擊中敵艦後就可以爆炸,大東溝海戰以及整個甲午戰爭的結局,真是無法設想。
不給海軍買炮彈,而當時翁師傅還是死硬的“主戰派”,他“主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戰爭已經爆發後,為了掩蓋自己不給海軍錢購買軍械的責任,翁師傅竟荒唐地向慈禧太后提出,停止太后的“六旬萬壽”慶典工程,省出錢來給海軍!
(三百零二)俄國人發覺了嗎?
一些“不長眼睛”的御史言官這時也跟著起鬨,藉機紛紛上奏,呼籲停止慶典活動,移“祝壽費”為“戰費”。在輿論的壓力下,慈禧太后被迫頒諭,宣佈“停辦點景和宮中受賀”(因為甲午中國戰勝,這些“節目”後來又重新恢復了)。
翁師傅可能還不知道,他這回算是玩大了。
戶部到底有沒有錢,慈禧太后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雖然她“從善如流”,勉強“接受”了翁師傅的建議。可卻也說出了那句著名的“今日令吾不歡者,吾將使其終生不歡”的話。
慈禧太后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這次六十歲生日(日本人趁著這個時候對中國發動戰爭,用心也是十分險惡的),翁師傅這麼做不但攪了慈禧太后的生日的“局”,而且等於有意無意的把戶部“餉拙”的責任推到了慈禧太后的身上,她焉能不惱火?
再說了,後來中國“包圓”購買智利艦隊前來助戰時,戶部怎麼又變出錢來了?
這些其實已經為翁師傅今天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翁師傅後來也知道了這是一著“屎棋”,為了躲避慈禧太后可能採取的“報復”,甲午戰爭結束後他曾向恭親王要求去俄國祝賀俄國沙皇加冕典禮的差事,可惜俄國人不看好他,指名要李鴻章去,他的小算盤又落了空。
可翁師傅這回居然連光緒皇帝也得罪了。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曾和孫綱一同去日本參加和會的“四大鬼使”之一的張蔭桓的。
江穆齊告訴孫綱,張蔭桓與康有為是同鄉,關係一直十分密切,長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又曾出使美、日、秘魯三國,見識開通,是“維新變法”地強有力支持者,也是光緒皇帝想要重用的人物之一。因為“變法”觸怒了守舊頑固勢力,這些守舊頑固勢力也開始大舉反擊。頑固頭子之一的徐桐參劾張蔭桓“居心鄙險,唯利是圖”。接著,王鵬運又繼續參劾翁同與張蔭桓“奸庸誤國,狼狽相依”。但光緒皇帝不為所動,他一面表示要將張蔭桓“交部議處”,一面要翁同“推重力保”,意在為重用張蔭桓掃除障礙。不料翁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就是不肯推保張蔭桓,結果和光緒皇帝長時間頂撞爭吵。弄得不歡而散。
翁師傅弄的另一個破事,更是徹底把光緒皇帝這個“三好學生”給惹火了。
清初以來,清朝皇帝會見外國使節的禮儀一直是重大爭論點,雖不斷“改進”,但始終沒有將洋人“平等”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