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4/4 頁)
劉銘傳的北洋陸軍對日軍作戰,屢立戰功,被劉銘傳任命為步軍前營統領,本來如果不出意外,以他在丁酉戰爭中立的功勞,他應該還會再升官的,可沒想到朝廷一聲令下,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北洋陸軍就這麼給撤了,他所有的功勞和以前奮鬥的成績全都化為烏有,灰心喪氣的他準備拿著那點可憐的“遣散費”辭別劉銘傳回老家,段祺瑞和他一直關係很好,段祺瑞這時已經在江穆齊的勸說下加入了東省鐵路護路隊,任鐵甲車隊(炮兵)統領,於是就找到了他。要他也加入東省鐵路護路隊,可能是段祺瑞看出來了這個“護路隊”將來會“很有前途”,不知和馮國璋說了些什麼,馮國璋就來了,而且把曹錕和吳佩孚也給拉了過來。
曹錕和出身大戶、書香門第的馮國璋不同,這小子按後世地標準,絕對是“根正苗紅”、“苦大仇深”的“紅三代”,他1862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船工家庭,因不甘心一輩子窮困潦倒受人欺凌。於是立志從戎,20歲時入天津武備學堂學習,後入馬玉昆部毅軍為哨官,甲午戰爭時隨軍入朝作戰,雖然沒有立下戰功,但是在同日軍的交戰中,積累了很多作戰經驗,後來經親族曹克忠推薦,入劉銘傳的北洋陸軍,任步軍右營幫帶。在丁酉戰爭中因為表現出色,升到了統領,他性格憨厚,愛好武藝,豪爽仗義,與人無爭,而且愛結交朋友,和馮國璋、段祺瑞的關係都很好,所以段祺瑞也沒忘了把同樣“失業”的他給拉了過來。
吳佩孚則是他們當中歲數較小的一個,出生於1874年。和馮國璋一樣,也是以書生的身份從軍,他22歲就考中了秀才,次年因得罪家鄉豪紳,被革除功名並受到了“通緝”,據說他逃到北京後因生活衣食無著。不得已靠卜卦算命(想不到這個大軍閥竟然是“易道高手”。居然還會幹這個?)來餬口,後來在天津投軍從戎,先入天津武備學堂學習,後入淮軍聶士成部,甲午戰爭中隨軍入朝作戰,他假扮過間諜,冒險混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