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4 頁)
留它呢?
孫綱在政務院的一通“狂侃”之下,也許是讓他最後那一句“亡國之徵”給嚇著了,老頭子們最終還是表示“屈服”了,含淚剪掉了留了這麼多年的辮子。
辮子雖然剪了,但李鴻章還是捨不得自己身上的老衣服,拒絕換上西式服裝,對於這一點,孫綱就沒有再勉強他,歲數大的人這個“戀舊”情節,也不能不考慮。
“老百姓把辮子都剪了,堆在大街上,有小山那麼高,正點著了燒呢。”馬上街回來後告訴孫綱說道,“到處火光沖天,老壯觀了。”
孫綱聽了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但在心裡,卻感覺到說不出的激動。
老百姓們把辮子剪掉燒了,其實不光是在發洩心中的怨憤,也是在表明,徹底和那個逝去的守舊封建王朝決裂!
在滿清王朝的屍體上重新站起來的,將是一個新的不一樣的中國!
“你們這身新軍服真的很好看。”馬看著孫綱,眼中閃過一絲愛慕的神色,似乎還帶有一絲崇敬,“我從來就沒有見過你今天這種威武的樣子。”
“哦?是嗎?”孫綱看了看自己,聽著她的誇讚,不由得有些“飄飄然”的感覺,“穿這麼新的衣服,我都有些不會走路了。”
根據新出臺的典章制度,“華夏共和國”的服制廢棄了清代的官服,全部改為西式,不過仍舊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在裡面,根據“典制”規定,文官的制服用絳紅色,武官的制服用黑色(好象是漢代的傳統),都是西方軍服的樣式,以袖口的金線繡章和肩章領章為等級的區分,象國家元首“執政”的袖章為兩條金龍的“二龍戲珠”,“參政”則為一條金龍,文官以下依次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鴛鴦、;武官則依次為次麒麟、獬豸、獅子、老虎、花豹、熊羆、犀牛。這個可是保留了以前的“傳統”在裡面,主要不光是為了好看,也是為了方便習慣了傳統官服的官員們確認。
(四百零八)國歌
為了和國際接軌,清代傳統的插孔雀毛式的官帽也都廢棄不用了,根據“華夏共和國”的典制規定,軍裝制服採用的都是西式帶簷的軍帽,以金線裝飾,帽徽為則為盤龍華表國徽,比清朝的那些涼帽暖帽頂子看上去要精神多了。
為什麼要採用西方軍服的式樣,其實也都是孫綱的“創意”。
他的目的,是為了要籍此提高軍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改變中國傳統的“重文輕武”的觀念。
中國由於處於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的時間太長了,由宋代開始,形成了特有的“重文輕武”的思想觀念,究其原因,無怪乎皇帝怕手下的軍人武將造反,危及皇權而已。
這種“重文輕武”的思想被宋以後的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所“繼承”,到了清代晚期,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已經在歷次對外戰爭中得到證明了。
曾經有外國人評價過說,“中華帝國之所以一直能夠持續到今日,並非是由於任何先進的軍事技術;相反的,以它掌握的疆域和資源來說,在大多數時間中,它在戰爭中的表現都是虛弱無力的。”雖然說的不一定完全對,但這個“重文輕武”觀念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毫無疑問的。
孫綱在給政務院的建議中引經據典的說,“西國仕途,武重於文。蓋能武者必能文,而能文者未必能武;合文於武,故第以武名而武重矣。中國初設水師,官員多居武職,以其職掌武事故也。夫因其職掌武事而授以武職可也,授以武職而令文武兼全之才士同於引重挽強之粗人,則萬不可也。中國重文輕武之風,積重難返,凡居武職者,不復問其才學者何。即睥睨而不屑為伍,甚有數年充當管駕之員,一二語與長官齟齬而立受撲責,反不如從九之未入班者,此習俗使其然也。前甲午、丁酉、己亥諸役,官民聞有寇至。皆震駭失色,莫以為計;每聞前線兵覆,皆痛哭流淚不止,以為國家將亡;而勝報傳來,則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犧牲之海陸將士,莫不尊崇有加,此情勢使然也。今莫不若以軍服之莊嚴威肅以醒民眾。使我民得識文武皆為國之重務,不可偏廢之,則我民尚武之風可復。而民氣亦當得振刷。”
孫綱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於是就有了這種新式的制服,成為了中國的主要官服和軍服的式樣。
除了“斷髮易服”的法令外,“華夏共和國”政務院又公佈了一些其它的革除陋習的法令,比如說禁止婦女纏腳束胸,禁止溺殺女嬰,以及禁止吸食鴉片,等等。
由於鴉片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已經引起了中國朝野上下廣泛地共識,對於禁止鴉片。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