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頁)
玉昆和劉永福立刻表示願意聽從調遣,孫綱隨即安排馬玉昆部毅軍進駐遼陽,劉永福部粵軍進駐海城,協助重病在身地劉銘傳防守遼東。
兩支外省援軍剛一下船,立刻就透過鐵路風風火火的出發了。
護送三大總督前來的南洋和廣東的軍艦這次也被孫綱“全體徵用”了。本來,沒有三大總督的授權,他應該是命令不到人家頭上的,可現在局勢險惡,他現在也根本不管那麼多了,南洋來的軍艦“南平”號裝甲巡洋艦和廣東來的“廣勝”號裝甲巡洋艦及相應的軍輔船都被他給編入了北洋艦隊,成立了由他直接指揮,劉冠雄、程璧光為副手地北洋艦隊“護岸艦隊”,擔任起來旅順和威海等地地防務。
孫綱同時給南洋水師提督林國祥和福建水師提督劉步蟾也發了電報,讓他們也做好戰鬥準備。
朝鮮那裡,他也給金舜姬發了電報,讓她指示朝鮮軍隊“總動員”,作為北洋的後援。
在旅順負責和北洋艦隊進行聯絡地英美兩**官也知道了發生的事,迅速將訊息發回了本國,很快,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和美國亞洲艦隊司令杜威都給孫綱發來了電報,表示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孫綱立刻給他們發了回電,說明了中國目前面臨著俄國入侵的危險,請他們迅速派主力艦艇前來支援,並說一旦中國東北三省落入俄國人之手,英國和美國的利益將受到直接威脅,希望他們對北洋施以援手。
他在電報中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孫綱的目的,是要用英美的力量來牽制俄國,何況,日本和俄國打的正熱鬧,美菲戰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英美兩國能用於“支援”中國的兵力,其實是十分有限的。
在旅順的俄國公使格爾思覺察出來了北洋方面正在進行針對俄國的軍事部署,在向本國請示後,這天又來見孫綱,說明“俄國政府為了鄰國安定考慮,是依照盛京方面的求助出兵助中國討賊的,並無侵佔中國土地之意”,請孫綱“放心”,同時又指出,“俄國是應大清皇族的請求採取行動的”,孫綱作為地方官員,沒有朝廷的命令就擅自採取針對俄國的軍事行動,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舉動”,甚至可以說是“犯罪”的行為。
對於俄國公使的“指責”,孫綱針鋒相對的指出,“查萬國公法,無論君主、民主之國,遇有關乎國家主權及領土之大事,必國會士民公許方可施行。倘國會不願,雖已立約,作為廢紙。今我民不願,照公法原可力爭。”而且孫綱又嚴厲的對格爾思說,“盛京之一二王公,既非朝廷代表,又非民選代表,有何權力以中國之名與他國訂約?”表示盛京無論和俄國簽訂了什麼條約,他都堅決不予承認,自己也不會聽從盛京方面的任何命令。
格爾思被孫綱的回答噎得啞口無言,過了好半天,才小心翼翼地向孫綱詢問,他目前在聽從誰的命令?
孫綱的回答是,“國家無君,則聽民意,絕不奉獨夫殘賊之命。”
因為,這些天,張之洞他們已經把“共和”這個事給弄出來了。
(三百二十四)北洋政府“共和版”
經過多日的商議,在南方三大總督和幾位樞臣的倡議下,群臣和陸續趕到的一些外省代表公推,以李鴻章為大清國“執政”(這回不是總統了),孫毓汶、張之洞為“參政”,成立臨時“共和”政府“政務院”,下設六部,總理全國政務,原來的朝廷在京官員分別在政務院及六部中擔任各種職務,隨後李鴻章以“執政”的名義和各樞臣督撫通電全國,宣佈“朝廷公議,避亂旅順,以保國家”,並呼籲北京和盛京雙方“為免生民塗炭,立即實現停火”。
因為旅順在北洋地區,這個大清“臨時共和政府”被後來的歷史學者稱為“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居然提前出來了一個“共和版”,歷史在這裡,又拐了一個大彎。
李鴻章、張之洞和劉坤一弄的這個“共和”通電其實是很高明的,這幫老傢伙在裡面並沒有自稱自己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合法政府”,也沒有指明北京和盛京方面為“非法”,而是儼然以大清朝廷的“繼續者”自居(畢竟原先朝廷的主要官員現在都在旅順了,而且又得到了眾多地方“封疆大吏”的支援),要求交戰雙方立刻停火,既向全世界表達了希望國家安定的意思,又表示式了北京及直隸地區陷入戰火的廣大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
在北京的“中華帝國”政府首腦“首輔大學士”康有為知道後立刻發表宣告(他們那裡已經沒有電報了),指責北洋政府為“非法自立”,他的指責儘管義正辭言,可他“犯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