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能力,比如那艘沉沒的水下機船,北洋水師的部分船隻也由天津機器局負責維護。),孫綱把他們都弄了過來,還有旅順船械局的人員,又加上文君風的那幾位幫他造潛艇的朋友,北洋水師的部分外國軍官也來給出主意幫忙和國外聯絡,一時間聲勢浩大,頭立刻大了一圈的孫綱在抓狂了幾天後,先成立了一個關於建船廠的參謀小組,開始著手製定關於船廠的計劃,才結束了這種亂哄哄的局面。
一個只做過船模的銀行小職員想建遠東第一大船廠,這件事聽起來就象是個笑話。
經過幾天來和他們的討論和學習,孫綱也學到了不少關於造船和建廠的知識。
首先是選址問題。
大家圍著地圖考察了一大圈後,孫綱決定還是就近,在大連灣。青島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孫綱懶得走那麼遠,最後還是敲定了就在大連好了。
他不知道,幸虧他沒選青島,否則幾年後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兩年後發生的事情表明,他這個“第一福星”的稱號還是蠻準確滴。
地方有了,再就是人員和裝置了。
人員方面,問題倒是不大,福州船政局當年在沈葆楨(林則徐的外甥女婿),日意格(法國顧問)的努力和左宗棠的全力支援推動下成立,這座亞洲第一大造船廠擁有員工3000多人(同時代的日本橫濱船廠只有僱工不到100人,差距咋就這麼大呢?),但由於傳統思想階層對海洋和海權的漠視,這座被外國人稱為亞洲工業革命一大奇蹟的船廠很快沒落,依靠造一些民用船隻和小軍艦艱難維持著,許多技術人員被投置閒散。據旅順船械局的人說,如果北洋船政局成立,不用現培訓技術人員,把這幫人找來就成了。
如果還不夠,江南製造總局(也有造船廠)也可以提供。
至於裝置,除了從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總局可以提供一些,天津機器局和山東機器局也能幫幫忙,但船械局的人建議,既然要造新式大艦,還是從國外引進最新式的裝置為好,而且據他們說,福州船政局的最大船臺為5000噸級左右,想要建萬噸鉅艦,還得加大船臺,重修船塢,所以北洋船政局要是一開始就以建萬噸鉅艦為目標,船臺船塢一定要建得大些才行。
基本上有了眉目,他的信心也一點點的恢復了起來。
孫綱大概估算了一下,開工費恐怕沒有50萬兩白銀是下不來滴,不過目前這個對他還說已經不成問題了,關鍵是裝置和造船技師。
這兩項才是最主要的。
中國其實在1885年就開始決定自行建造鐵甲艦,但是由於那時候技術力量不足,造船業還處在摸索階段,對近代海軍艦船的認識都很模糊,比如說把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和裝甲炮艇全都稱為鐵甲艦,結果在仿造外國鐵甲艦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平遠”艦來說,她的母型其實是法國的“痛哭河”“冥河”和“地獄火河”級近海防禦裝甲巡洋艦,名為鐵甲艦,實際上是加了裝甲的岸防炮艇(因為船小炮大,又叫水炮臺或蚊子船)變種,用於近岸防禦還差不多,出海作戰就有點玄乎了。
但是這次,有了他這個半拉軍迷在,中國肯定是不會再鬧出這樣的笑話了。
因為這次他的目標,執著地鎖定在了“君權”上。
*********
繼續求票!求收藏!求點選!
(七十四)裴蔭森來訪
這種由威廉‘懷特設計的,被稱為前無畏艦時代戰列艦基礎的英國“君權”級戰列艦,排水量14150噸,全長125米,寬22。9米,平均吃水8。4米,動力系統包括兩臺3汽缸立式三脹式蒸汽機,3軸雙舵,前後各裝有一座343毫米雙聯裝主炮,另有152毫米速射炮10門,7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航速高達17節,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她與早先的戰列艦相比,技術上要前進了一大步,從“君權”級戰列艦開始,低幹舷的早期戰列艦(就是俗稱的“鐵甲艦”)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君權”的設計簡潔有效,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的戰列艦相比,“君權”級幾乎在每一個方面都有獲勝的把握,在今後的數年裡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她也代表了後來15年裡英國戰列艦的設計思路,這種設計也很快被世界各海軍大國所採用,威廉。懷特的劃時代設計極大地推動了戰列艦的演進,並使英國在主力艦發展上遠遠領先於其對手,而這種優勢在多年之後才遭到挑戰。因而“君權級”戰列艦在世界海軍戰列艦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早在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