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1/4 頁)
妙地離間了自己與軍方的關係,以後他就是再想造反,也找不到幫手了
但趙恢後來卻召見趙性,並任命他為錫蘭自治省總督,這令趙性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趙性不管怎麼說,也總歸造過反,怎麼趙恢還能將如此重任交給他?要說他們二人兄弟情深,趙性自己都不信,好在趙恢並沒有打算隱瞞。
“其實朕應該謝謝你,要不是你這麼折騰一下,朕沒五到十年時間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權威。”,趙恢淡然一笑,說道,“你自小就比朕聰明,但是你的目光不夠長遠,所以朕從來就沒有將你視為勁敵。你啊,十萬之將有餘,天下之主不足,還是老老實實為朕賣命吧!”
第五百七十八章 金蒙聯姻
雖然趙恢的話顯得過於驕傲,但他的誠意卻是毋庸置疑的,趙恢許諾,只要趙恢有本事向外擴張,拿下的地盤他都可以分封給他,並且選取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歸其世襲,趙性的子孫日後將比一般的藩王享受更高的待遇,比如不必親自到洛陽朝貢之類。趙性雖然此前不服三弟登基而起兵反亂,但他並不是一個完全不知好歹的蠢貨,這下也相當感動。趙恢以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和逐漸顯現出來的特殊人格魅力,不但成功地化解了這一次來勢洶洶的動亂,而且重新整合了大宋帝國各方面的力量,使帝國的國力更勝從前。然而,這一切相對於趙恢功過參半的傳奇一生來說,還只是個開始
幾年之後,成吉思汗完全控制了整個大漠,便集結三十萬騎兵,開始了他的南下大計。由於大宋國力強盛,成吉思汗並沒有選擇一路向南,然後直取燕雲的路線,而是“柿子揀軟的捏”,又去拿倒黴的金人開刀去了。由於蒙古人的軍力今非昔比,金人即使大量徵發精壯從軍,一時也難以抵擋,不得不執臣子的禮節向大宋求援。但趙恢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力排眾議出兵相救,不過他並沒有向遼東派出援軍,而是命令辛棄疾率領五萬輕騎直取蒙古人的老家,逼其撤軍回援。
成吉思汗等蒙古人雖然沒有聽過“圍魏救趙”的故事,但也知道其中利害,大家都認為現在不得不撤軍回救。但成吉思汗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認為如果現在草草撤軍回援,跋涉千里之後很可能會被宋軍以逸待勞打伏擊,那時一切就都完了。何況此前蒙古帝國為了整頓內部,耗費了大量錢糧,如果這次伐金之舉不能成功的話,蒙古將無法再養活這支數十萬人的大軍。再說,就算老家的婦女牲畜都丟了,他們也能從被征服的金國土地上獲得十倍的補充,至於孩子,就算死掉也可以再生。
看著部下們普遍悲傷不忍的表情,成吉思汗一臉凝重,大叫道,“如果我軍現在就回去,那麼必敗無疑;只有在這裡打敗了金軍,我們蒙古人才能從此發展壯大,你們明白嗎?”
看到部下仍有遲疑,成吉思汗乾脆將麾下所有的軍隊都召集了起來,放聲高呼道,“蒼狼的子孫們,我們連戰連勝來到這座富庶的上京城下,一路上已經犧牲了不少兄弟。難道你們還想要回到貧窮的故鄉去嗎?長生天在上,大蒙古的勇士們,決一死戰吧!讓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成為我們蒙古人的牧場!”。說著,成吉思汗拿起酒碗一飲而盡,只聽見“咣”地一聲,酒碗已被砸得粉碎,表示出了成吉思汗不勝不歸的堅定決心
在守城金兵的眼中,攻城的蒙古人已經完全瘋了,他們似乎根本不在意自身的傷亡,前面剛倒下一個,後面的蒙古兵就踩著他的屍體繼續前進。蒙古軍隊雖然不擅攻城,但他們是一支善於學習的軍隊,這區區十幾天裡攻城能力已經有了驚人長足的進步。而上京城這些年來經歷過多次浩劫,早已不如當年那樣堅固,城內的明白人心裡都很清楚,照這樣下去,城破只是時間問題。而大宋援軍遲遲不到則更令城內的絕望氣氛迅速蔓延開來,其實金國境內的屯民數量很多,如果將他們發動起來,湊出二三十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但是這些農民對大金國沒什麼歸屬感,要他們保護自己的家園,那根本用不著動員,可如果要他們來救援上京城內那些平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就無異於痴人說夢了。
完顏雍現在已經年老病重,但太子性格懦弱,他不得不繼續挑起這副重擔。眼見上京城旦夕不保,他為了保住大金,挖空心思想出了一條飲鴆止渴的計策。雖然這條計策並不是什麼陰謀,但行不行得通還很難說,出於愛子之心,完顏雍還是先設法讓太子跟著突圍求援的騎兵隊伍一起逃了出去,然而才著手實施起這一陽謀來。
成吉思汗聽完金軍使者的陳述後沉思不語,令他的大部分得力部下大感不耐,在他們這些粗人看來,上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