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舉起了右手,高聲大呼:“來人,立即放糧!”
千夫長陳不群,應聲躍上了高臺,立定後大聲指揮道:“每人發放一滿升的小麥,外加一升的粟米,不許多領!”(戰國中後期,以升為糧食的計量單位。當年商鞅變法,曾在秦國統一推廣被稱作“商鞅方升”的計量器具。)
“領糧啊——”
頃刻間,臺下歡聲雷動,震耳欲聾。趙括沉浸在這一片片歡呼聲中,眼眶含著熱淚。這穿越男裝作面色肅然地,望著臺下領糧的人群。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手捧著粟米,竟然激動得嚎啕大哭。月餘前,說是大軍出征,自家的存糧被強行奪取重做軍糧,私藏起來的一點點糧食,差點就撐不到今天,那可憐的孫兒竟被活活餓得氣息奄奄。
一個七尺高的漢子,竟當場抓起黃橙橙的粟米,生生往嘴裡塞去,這餓得全身痠軟的漢子,頃刻間被噎得直瞪眼睛,卻還不肯停下塞糧的手。
“兵者,國之大事,系民之生死也!”趙括杜撰著孫子的名句,在心底默默吟誦著。
“少將軍大善!”
“少將軍,好人吶!”
一群領到糧食的百姓,竟朝著趙括磕起頭來。百姓們即將活活餓斃之時,正是趙括這趙國的少將軍,送來了救命的糧食,在城中百姓看來,趙括就是他們的“食之父母”!
“父老們,速速返家,莫讓家人久侯!”趙括努力地忍著,不讓眼眶中溫熱的淚珠滾下,一邊朝著跪倒的人群,連連揮著手。
“少將軍,城外燕軍的降卒”百夫長屠易,不知何時從人群中擠到了臺上,見趙括幾欲淚下,忙湊近耳邊,輕聲提醒著。
“好!本將軍知曉了,速速回報申陽,本將軍即刻就到!”趙括回過神來,偷偷用**的衣袖,抹去了眼眶中的淚水。
少將軍這柔情的一幕,被陳不群、屠易、劉剛看在了眼裡,三人不禁感慨道:“當世之名將,多喜殺伐屠戮,以屠城為能事,憂國恤民如將軍者,當世不多矣!”
一派熱烈的稱頌聲中,低矮的木臺上,少將軍趙括高高地挺起胸膛,目光射向了遠方。趙括似乎看到了遠處蒼茫的丘陵山地連線著巍峨大城,這壯闊的“景象”,令趙括久久不語。
“陳不群”趙括驀然輕聲呼喚,“列國大爭如群獸互屠之慘烈,其結局如何,可曾想過。”
“少將軍,恕陳不群愚鈍。”陳不群面色一沉,緩聲道,這問題,陳不群真得未曾考慮過。
“自平王動遷,列國戰亂不斷,不知何日方是盡頭”卻是軍師苗單,一聲無奈的長嘆。
少將軍趙括神色一凜,肅然道:“括以為,我這華夏河山十數年,甚或數十後,必將一統。”趙括略略垂首沉思,少頃後接著言道:“一統華夏、造福萬民者,威武之師,仁義之師也!”
(書友們,有票的幫投點票票,沒票的辛苦收藏一下,您的支援是小生創作最大的動力!)
第九十三章 大勝
(誠摯感謝書友“βlιssメ星蹤”的慷慨打賞,您的支援給了小生莫大的鼓勵,謝謝!)
那日正午,日頭暖洋洋地懸在半空,初春的寒風不緊不慢地吹。
燕國步軍大將慄艾痛苦地舔了一下乾裂的嘴唇,順勢“噗——”地一聲吐掉嘴裡的沙塵,右手在額前搭了個涼棚,不安地往前方眺望著。
慄艾的身後燕國二十餘萬步兵隆隆前行,只見大軍過處黃塵漫天,如一條巨型長龍一般逶迤數里之遙。
數日來,高陽君榮蚠的八萬鐵騎,竟無半點訊息傳來,撒出去的幾騎互通聯絡的哨探,如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信。這怪異的狀態,令燕國步軍大將慄艾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高陽君莫非”
片刻後,慄艾果斷地搖了搖頭,否定了自己那“荒唐”的念頭,“高陽君親帥八萬精銳鐵騎,料那趙軍討不到些許便宜。高陽君或許正在追擊殲滅趙軍的途中,無暇他顧而已”
待行至距武陽城北兩百餘里的一處開闊的緩坡地,燕國大將慄艾敏感地覺察到一絲異樣,那是前方緩坡後隱隱傳來的森然殺氣。
前方不高的平緩土坡,恰恰遮住了慄艾的視線,坡後的軍情雖然看不清楚,但剎那間慄艾全身寒毛直豎:“殺氣,是敵軍的凜然殺氣!”
“咚咚咚——”
突然,慄艾感覺到腳下的大地一陣陣顫抖,“馬蹄聲,數萬鐵騎的馬蹄聲!”久經戰陣的慄艾,心底陡然一驚。
昂首間,慄艾只見前方的緩坡,露出了一個個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