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頁)
時,營州都督府再次組建北方指揮部,以周坎為指揮部都指揮使、姜苗為都教化使兼都虞候,轄營州軍步卒一營、二營、三營、騎兵營各丁都、戊都共計八百兵力,進至和龍山北麓,以備契丹。調動柳城預備營、燕郡預備營及錦縣預備營共計七百五十人至鹿鳴窪展開軍演,受北方指揮部節制,統一構建北方防線。
東進兵團於十一月十五日抵達空無一人的遼城,在此停留三天,進行懷約聯軍和營州軍步騎協同演練,其後突然加速向東挺進,按照指揮部擬定的作戰計劃,於十一月二十日抵達河州。在河州休整兩天後,以渤海國右領軍衛左郎將高明緒為嚮導,連夜急行軍向南。天明時分,作為前導的懷約聯軍暫編騎兵一營甲都都頭趙原平來報,甲都已抵達西京以北八十里的灤河口。一俟跨過灤河,大軍將遙指“渤海招討軍”後背。
……
西京城頭,高明博揮刀擋住一名渤海招討軍士的橫刀,跨步頂入其懷中。將那渤海軍士撞了一個趔趄,隨即踏前一步,將他砍死。還沒來得及撤身,猛的被人拽住胳膊往後一拉,於間不容髮的瞬息避過斜地裡刺來的一杆短槍。高明博顧不得多想,條件發射般抬起左手,扣動短弩扳機,向手持短槍的敵人發弩。因為距離太近,弩箭剛剛應弦而出,便已經鑽入對方咽喉之中,那人扔掉短槍。雙手捂住咽喉,瞪著眼睛倒了下去……
城垛口再次躍上兩名渤海招討軍士兵,高明博身邊竄出幾名己方士兵,挺槍戳了過去,眨眼間又是一番亂鬥。他本人則被身後之人拽住胳膊往後拖開,拖到城樓下才放手。
高明博坐在地下,大口大口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回頭看時。見拖拽他的正是經歷張小花。張小花埋怨道:“從事衝得太前了,這些廝殺的事情自有弟兄們來做。從事不要再上去了!”高明博一笑,也沒力氣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張小花見他點頭,這才再次帶人沿城樓邊的這段城牆巡視,見到哪裡危機便衝向哪裡。
高明博見他一走,又將弩機扣上箭矢,提刀勉力站了起來,卻被張小花留下的兩個調查統計局行動人員護住,不得上前,只能在後面觀望。又鏖戰了不知多少時候,渤海招討軍攻上城的一員帶隊果毅都尉被高明博的大兄、高堯義長子高明燻所斬,招討軍士氣為之一衰,迅速敗了下去,城頭上猛地爆發出一陣歡呼。
這是渤海國招討軍的今天的第二次攻城,也是雙方交兵第九天以來的第十三次戰鬥,渤海國招討軍此戰折損果毅都尉一名,軍士一百八十餘人,攻城士兵如潮水般退回城下本陣之中,守軍也無力發箭回擊,都累得東倒西歪喘息不休。
有軍士來報,城樓中召開軍議,請唐使與會,高明博整了整衣冠,將臉上血跡灰塵略微擦拭了幾把,便來到城樓內軍堂。裴頲、高堯義早在軍堂之內等候,一見高明博的狼狽樣子,高堯義愛惜道:“九郎好生歇歇,莫要太過辛勞了。”裴頲則一臉責備道:“賢侄身為唐使,職責重大,怎能親臨一線?若是有個閃失,豈不虧了大局!廝殺之事自有軍士擔當,賢侄切不可再冒失上陣了!”
高明博笑了笑,也不多說,接過軍士遞來的熱巾擦了擦臉,坐到一旁。
不多時,值守在城頭上的軍將們都到了,高堯義居中、裴頲為左、高明博則右,餘下十幾個人坐得滿堂都是。
自本月初一舉事成功之後,裴頲持王弟大封裔密信,於西京立“勤王軍”,以高堯義為勤王軍總管,自任監軍,向渤海國四方發出勤王書,直指大相朱承明狼子野心、欲圖顛覆社稷,號召“舉國與共,屠滅此獠!”
朱承明大怒,發出招討令,以內弟朱承玉為都招討使,統左右驍衛及右神策軍一萬五千人往西京“平叛”。招討軍半道遇上從正州趕來投奔的高堯仁之子高明翔所率左領軍衛三千人,大軍合流,將西京圍住,奮力攻打。
勤王軍以從河州馳援的右領軍衛為主力,合城內收編的左領軍衛餘部,連日抵禦,所幸是將西京守到了今日。
“閒話不要多說,今日時辰尚早,恐怕敵軍還要攻城,諸位都報一下各自損失,以備籌謀。”高堯義簡單幾句話交代一番,各部開始稟報。
等各部報完,高堯義眉間緊皺。
高明燻是高堯義長子,一直在河州領軍,這次趕回來應援,乃勤王軍主力軍將,他恨恨道:“都是八郎那廝,竟然背叛高氏,實在可恨!”八郎就是高明翔,帶領左領軍衛歸附了征討軍,這些天來猛攻西京的便是以他的部隊為主,攻勢之猛烈狠辣,實在讓人不敢相信,此人竟然是高氏子弟。實際上,這幾日的交戰一直是高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