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多勝仗?就怕他當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崔和嗤笑道:“先生多慮了。李誠中在關外打的是契丹品部,品部是契丹八部中最為弱小的部族,打贏不算稀奇。讓他去跟迭剌部面對面比拼一下試試?恐怕早就死在草原上了。”…;
趙元德止住幾人的爭論,道:“這次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一次性塞那麼多人到別人帳下,確實犯了咱盧龍軍的忌諱。只是霸都騎在南征一役中盡沒,至今未能盡復當年舊觀,如今手下那麼多子弟無法安置,他老劉總要給我個交待。周知裕的平州軍就算了,如今上頭已經就營州的安排達成一致,這新設立的柳城軍和燕郡守捉城咱們自然要分一杯羹,倒也不是專門針對他周知裕。”
崔吉安道:“大將軍說得是,再說衙內那邊是支援咱們的,想來高家、王家和李家恐怕也不會為這事駁了咱們的面子。畢竟南征之時,單大郎和八千子弟可都是戰歿了的,那可是咱老趙家的根本,無論如何都要補償咱們的。”
當年霸都騎軍鎮遏使、寧遠將軍單可及率領八千霸都騎隨同南征,在青草坡盡數陣亡,將老趙家的底子盡數敗在了那裡。單可及是趙元德手把手從小教習出來弟子,一身騎射功夫聞名幽州,還娶了劉仁恭的一個女兒,成為老趙家和劉家緊密聯絡的關鍵人物。他的戰歿,是趙家最大的損失,至今元氣未復。
趙元德點頭道:“不錯,如今看來,這個李誠中倒也算是識時務,將來找機會給他些好處便是!”
……
出了大將軍府邸,李誠中帶著張興重上馬回家。張興重忍不住問道:“宣節,到底怎樣?”
李誠中從懷中取出名單遞過去道:“大將軍要往咱們這裡塞人啊。”
張興重看了一遍,臉色變了,道:“咱們去找兵馬使!”
李誠中搖搖頭道:“找了又能如何,兵馬使根基不厚,明面上是鬥不過大將軍的,咱們過去只是給他徒增煩惱。再說,只有答應下來,咱們平州軍擴軍的事情才不會有所變卦。否則大將軍鬧將起來,給咱們添點麻煩,還次來幽州還真可能無功而返。”
張興重默然良久,見李誠中似乎一點也不擔心,便問:“宣節可有對策?”
李誠中道:“這些人既然想為咱們效力,當然是好事,怎能拒絕別人的好意?”
張興重遲疑道:“可這些官職……宣節是說,來了之後不給官職?”
李誠中一本正經道:“我都答應了,怎麼好出爾反爾?當然要給官職。只不過他們不熟悉咱們的軍制,必須要給點時間慢慢適應的。”說著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
看著李誠中詭異的笑容,張興重由疑惑而好奇,由好奇而明悟,忍不住也笑了。
由這份名單中,兩人知道了平州軍擴編即將成為事實,心情不禁大好,談笑間不覺便回到了東市四條巷口。
剛進家門,就見王大郎陪著一個人正在院中說話,那人轉過身來,卻是昨日剛見過的李承約。
只見李承約幾步上來,笑著就是一禮:“某在此等候多時了,這是某家大人的名刺,特請宣節上府一敘。”
第九章 遼西雙城(九)
一個上午連續奔波了周知裕府和趙大將軍府,說實話李誠中有些疲倦,尤其是在趙大將軍府上受到的憋屈,讓他心情不爽,他其實很想好好睡個午覺的。
但這次李府的邀請禮數卻十分周備,不僅遞上太子少師李君操的名刺,人家年輕一輩的頂樑柱——鹽城守捉使、定遠將軍李承約還親自來家中迎候著,比起趙大將軍來,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兩相對比之下,誠意立顯,是以李誠中還是決定走一遭。
“李將軍可曾吃飯?不如在這裡吃完再一起去貴府拜訪?”
“不了,某出來已有多時,家中大人一直在府上等候宣節,原本就預備了酒宴的。某這次來,除了請宣節以外,大人的意思,還想請邊關回來的幾個弟兄一塊兒過去,大夥兒好生聊聊。”
瞧瞧,李家多會做人,連張興重、王大郎和幾個親衛都顧及到了。既然如此,沒什麼可說的,李誠中讓王大郎取過一箱金錁子,兩人便跟著李承約往城北李府趕去。
李承約其實很想邀請張興重一起過去,但張興重始終臊著臉對他不理不睬,李承約無奈,知道這事急不來,只好嘆了口氣由張興重自便。
雖說是以李君操的名義請客吃飯,但主陪的仍然是李承約。太子少師李君操畢竟是盧龍軍中名聲響徹一方的大軍頭,作為老資格的前輩,是不可能真正放下身段陪同年輕子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