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頁)
貨物賣到南方!相比戰亂頻繁的中原大地,南方的富庶程度是令所有人都眼饞的。江淮的楊行密和錢鏐憑什麼能割據一方、抵擋住北方虎狼之師的攻擊,無他,錢多爾!
一想到南方的生絲、茶葉、瓷器、糧食,李誠中就大流口水。他立刻決定將高家牢牢綁在自己預想中的商業戰艦之上,構建一艘由李誠中、周知裕、高家和李家共同參與的商業航母。原先設想中的各家負責各自商路的設想已經不適應目前的需要了,只有依靠共同的利益糾葛才能將盧龍軍中的這幾方軍頭牢牢捆綁在一起。對此,李誠中立刻想到了股份制這個概念。
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載合夥做生意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和鮑叔牙,此後雖也有行商共同出錢營生,但都屬於簡單粗略的合夥制,與現代股份制天差地別。
但李誠中沒有辦法解釋“股份制”三個字,便使用了“合夥”兩個字,其實他所謂的合夥商社,就是股份商社。李誠中沒有學過經濟課程,但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一些股份制企業的大概。
“合夥商社?怎樣合夥?願聽宣節高論。”高劉氏當然知道合夥的意思,但她對此心有疑慮。合夥做生意的後果通常都不好,除了生意失敗之外,往往鬧得合夥的雙方反目成仇。當然也不是所有合夥經營都會讓當事雙方翻臉,就比如鮑叔牙和管仲的合夥。
在這兩個春秋名人的合夥營生中,不僅當事雙方沒有鬧出矛盾,而且相互間的情誼更加深厚。但此例僅為個案,不具備參考價值,因為合夥一方的鮑叔牙對另一方管仲給予了極大的包容,這種包容甚至到了近乎下作的地步——管仲經營之中多次賠錢,鮑叔牙每次都腆著臉上去說,老大沒關係,虧多少我給補多少,生意賠錢不怪你,全賴天時爾!說起來老天爺也夠冤的,躺著都中槍。…;
兩人之間的合夥營生最後仍然倒閉了,因為掌控營生的管仲實在不是個做生意的好材料,事實證明,他更長於治國,他的真正才能在於進行國家範圍內的大規模宏觀經濟調控。生意倒閉了的管仲後來被鮑叔牙舉薦為齊國國相,最終齊國大治,成就一代霸業。
就高劉氏的內心而言,合夥做生意這個想法她是不贊成的,但她願意聽一聽李誠中的想法。
“比如我們成立一家本金十萬貫的商社,將十萬貫本金分拆為一百份,每一份為一千貫,我認領五十份,則需出資五萬貫,佔商社的五成,將來收益便可分得五成。”李誠中解釋道。
這個說法與合夥行商沒有什麼區別,高劉氏當然一聽就懂,她等李誠中的下一步解釋,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她對這個合夥商社半分興趣也沒有。
“商社的管理和經營由東主會和掌櫃會負責,東主會即出資的各家東主組成的盟會,掌櫃會則為聘請的掌櫃們組成。商社的最終權力在東主會,由東主會制定商社運營的重大策略,具體執行則由掌櫃會負責。東主們依照手中掌握的出資份額履行權力,份額多者,權力也較高。東主會選出盟長,並指定大掌櫃。東主會不干涉掌櫃們平時的經營,掌櫃們要完成東主們定下的經營目標……”李誠中侃侃而談,以對方能夠聽懂的方式仔細講解著他認知當中的股份制概念。
“東主和掌櫃的權力分離?”高劉氏不愧是掌管高家那麼多年的當家人,真是生意上的一把好手,立刻就看到了現代股份公司制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一關鍵。
“若是掌櫃們隱瞞收益怎麼辦?”高劉氏緊接著問道,她已經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李誠中認真回憶了自己聽說過的股份制企業模式,答道:“可以從兩個方面控制。東主會除了選出盟長外,還要選出幾名監事,負責審查和監督掌櫃們。同時,賬房先生由東主會派遣,從賬目上控制錢物的來源和去向。大掌櫃任期一年,是否續任,由每年的東主會商議決定。”
“怎麼選出東主會的盟長和監事?”
“呃……之前已經說過,各家按照出資額佔有商社資本,同時也按照出資額享有選擇權。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推選,如果被推選出來的某人得到了超過出資額五成的東主支援,那麼他就是東主會的盟長,同理可選出監事及大掌櫃。其他掌櫃則由大掌櫃指定……”
“大掌櫃不向某一東主效忠和負責,他效忠和負責的物件是聘請他的東主會……”
“東主會每年召集一次,盟長和大掌櫃要在東主會上報告當年商社的經營情況……”
……
關於成立股份制商社的構想在一個上午的討論中逐漸露出了雛形,李誠中也在高劉氏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