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臉再提出這個要求,否則的話庶吉士的制度豈不是要被毀了?
“相公,皇上為什麼要問你漢王的事情?”離開了皇城,行駛的馬車中,周雨婷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忍不住小聲問道。
李雲天只不過是一個新任的監察御史,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好像與漢王的事情相距甚遠。
“皇上雖然是問的我,但其實是說給岳父大人聽的。”李雲天微微一笑,他哪裡有這麼大的面子,永樂帝是想以此讓周徵明白他的心思,不要做出錯誤的抉擇。
“原來是這樣。”周雨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由此看來李雲天猜得沒錯,皇上是不想讓漢王進城了。
“如果沒有去年趙王的事情,或許漢王今年還有機會來京裡。”想到永樂帝有三個兒子,晚年竟然不能盡孝於膝下,李雲天不由得有些感慨。
趙王朱高燧是永樂帝的嫡三子,太子和漢王一母同胞的兄弟。
去年五月份,趙王的護衛指揮孟賢勾結欽天監官王射成以及內侍楊慶的養子,造偽詔書,想要毒殺永樂帝后廢太子,擁立趙王為帝,結果被人告發,被永樂帝以雷霆手段擒拿,孟賢等人皆被處死。
如果不是太子在永樂帝面前極力為趙王求情,那麼趙王說不定已經被永樂帝賜死,此事對永樂帝打擊甚大,也因此有了戒心,最好的辦法是防患於未然。
如今,漢王和趙王在藩地,太子在南京城,皇城裡就只有永樂帝孤零零的一個人,說起來也確實有些唏噓,這個世上已經沒有人比太子、漢王和趙王與他更親的了。
“我聽說太子要來京城了。”經過李雲天的提醒,周雨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向李雲天說道。
“皇上準備西征阿魯臺,太子自然要來京城監國。”李雲天苦笑著搖了搖頭,語氣中有一絲莫名的傷感,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這是永樂帝第五次西征蒙古,此去再也沒能回來。
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的是韃靼人,西部是瓦刺人,阿魯臺是韃靼人的首領。
1424年初,阿魯臺的黨羽侵入開平,並南下進迫大同,永樂帝故而做出了第五次西征蒙古的決定。
永樂帝一旦出征,那麼留守南京的太子將會來京城監國,若非如此太子將一直待在南京,直至永樂帝大行。
恐怕此時誰也不會想到,沒了永樂帝的威懾,蒙古瓦刺部迅速崛起,成為了大明邊疆的一大隱患。
由於得到了永樂帝的恩旨,李雲天立刻變得忙碌了起來,一邊忙著都察院的事情,一邊準備著庶吉士的考試事宜。
得知此事後謝恆等湖廣道監察御史是又驚又喜,暗自羨慕李雲天的好運,竟然能得到永樂帝的恩旨,眾人商量了一下後把李雲天手頭的事務給分攤了,儘量給李雲天多的時間讓他備考,要是李雲天考上了他們跟著感到榮耀。
三月份初,李雲天憑著永樂帝的恩旨,與甲辰科的進士們一同參加了庶吉士的考試,他本來就有著不凡的實力,如今歷經三年的磨礪自然又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因此,在考試中李雲天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考上庶吉士,得以進入翰林院坐館。
李雲天的這種情況給翰林院和都察院出了一個難題,由於歷任庶吉士都是由新科進士考取的,故而身上沒有官職,故而翰林院和都察院都不知道是否應該保留李雲天監察御史的職務,只有上報永樂帝聖裁。
永樂帝想過李雲天能考中庶吉士,但沒想到他竟然奪了一個頭名,沉吟了一下後就拿定了主意,下旨讓李雲天兼顧監察御史和庶吉士:既然李雲天想考庶吉士那麼就應該有這個心理準備,這同時也是對李雲天的一種磨礪。
況且,李雲天竟然能在庶吉士的考試中奪得頭名,那麼自然文采斐然,翰林院的學業肯定難不倒他。
伴隨著永樂帝的諭旨,李雲天破天荒地開創了大明庶吉士的先河,成為了大明第一個帶著官銜的庶吉士,而且還是監察御史這麼重要的職務。
這意味著李雲天將比以前更加忙碌,他要來回奔波于都察院和文淵閣之間,既要履行御史的職責,也要在文淵閣中學習。
庶吉士坐館的地方並不是翰林院,而是皇宮內的文淵閣,除了學習外還要負責起草詔書,給皇帝講解經史書籍等等,是皇帝身邊的近臣。
朝廷對庶吉士採取了非常優厚的待遇,司禮監供給筆墨紙張,光祿寺預備早晚膳食,禮部供給蠟燭燈油及月俸,工部在皇城內東華門附近找一所寬敞的房子,以供住宿。
另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