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部分(第1/4 頁)
法國於一三二八年佔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
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援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法蘭西西南部的諾曼底、曼恩、安茹等地原本由英格蘭統治,法蘭西人想把英格蘭人趕走以消除西南部的威脅,是當時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諸王國和佛蘭德斯站在英格蘭一方,而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援法蘭西。
英格蘭當時是僱傭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兵組成,統一由英格蘭國王親自指揮,而法蘭西軍隊則主要由封建騎士組成。
這場戰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獲勝的法蘭西王國完成了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而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使得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依據戰爭局勢的轉變,英法百年戰爭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法蘭西和英格蘭對佛蘭德斯和基恩的爭奪戰,結果法蘭西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被迫於一三六零年於佈雷蒂尼簽訂極為不平等的和約——《布勒丁尼和約》,將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領土全部割讓予英格蘭。
第二階段:法蘭西國王查理五世欲報仇雪恨奪回英國所佔的地區引發戰爭,英格蘭處於下風,為了避免在法國的領地全部丟失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只保有五個港口,分別是波爾多、巴約納、佈雷斯特、瑟堡和加萊及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連線地區。
第三階段:英格蘭乘法蘭西國內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發生內訌,而農民和市民亦發生起義之際重啟戰端。
第四階段:一四二二年,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同年死去,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為爭奪法蘭西王位再次開戰,原本對法軍不利的戰爭局面隨著聖女貞德率眾擊敗圍困奧爾良的英軍而扭轉,最終法蘭西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法蘭西收復了除加萊外的全部領土,百年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歐洲爆發了談之色變的“黑死病”,為此雙方休戰十年。
李雲天這次到訪的時間可謂正是時機,法蘭西在與英格蘭的戰爭中已經佔據了上風,正在積極備戰準備收復曼恩和諾曼底地區,這使得李雲天見到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的時候能有一個良好的外部氛圍。
“走,咱們出去見見巴黎的百姓。”談笑中,李雲天望了一眼窗外岸邊圍聚的密密麻麻的巴黎市民,笑著起身向艙外走去,準備展現出親和的一面,給巴黎的市民留下一個好感。
由於這次到巴黎並不是正式的國事訪問,屬於私人之間的邀約,故而李雲天並沒有穿他的蟒龍袍,而是一身筆挺的講武堂黑色軍禮服,顯得英氣逼人。
“看,有人出來了。”
“那個站在最前面的人難道就是大明的親王?”
“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難道十年前真的是他擊敗了那些野蠻的韃靼人?”
“他邊上站著的那個貴族小姐是誰?”
“好像是黛麗絲公主!他們怎麼會在一起?”
……
隨著李雲天等人出現在明揚號前甲板上,河道兩側的人群頓時沸騰了起來,紛紛饒有興致地指著他們高聲議論起來。
被眾人簇擁的李雲天含笑向河道兩岸的巴黎民眾揮著手,與數百年後相比,擁有中世紀古典氣息的巴黎有著一股濃郁的西方文化氣息。
塞納河的兩岸都種植著梧桐樹,樹林的後面就是莊嚴古典的建築群,河北岸的王宮,河南岸的大學區,還有位於河東段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鮮明個性的建築形態,展現出了它們所共有的華美風格。
由於三桅戰船的船體太過龐大,無法穿過塞納河上拱橋的橋洞,故而李雲天很快就換成了法蘭西方面的船隻,在衛兵的護衛下穿過橋洞繼續前行。
當行至中央巴黎中央的河段時,一個巨大的島嶼出現在了李雲天的面前,島嶼上矗立著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基督教教堂。
“聖母院!”望見那座教堂後,李雲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這座教堂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