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部分(第1/4 頁)
不得不說,李安民此次前來對大內政弘無形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換做別人來跟大內政弘談判的話那麼大內政弘說不定心中還有所懷疑,可李安民是李雲天的兒子,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李雲天,故而大內政弘自然相信李安民的話,進而為其投誠掃除了障礙。
第1453章 大戰序幕(十六更)
釜山港。
“父王,大內政弘已經答應投誠。”
軍營裡的一個房間,李安民快步走了進去,不無興奮地向正在與秦昆、金宗瑞等人商議事情的李雲天沉聲稟報。
“王爺,這下可好了,咱們登陸山口港的障礙已經掃清。”聽聞此言,現場眾人紛紛面露喜色,秦昆笑著向李雲天說道,“如果順利登陸山口港,忠義王當立首功!”
“是父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孩兒只不過是順手推舟而已,實在不敢言功。”李安民聞言微微一笑,一臉謙遜地向李雲天說道。
“功就是功,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治軍就應當賞罰分明。”李雲天望了一眼李安民,知道李安民現在心中肯定十分得意,於是不動聲色地問道,“你這次去可見到了岸邊的防禦工事?”
“見到了。”
李安民聞言點了點頭,信心十足地回答,“那些工事如今已經經受了一百多年的風雨侵蝕,早已經失去了原先的價值,有的地方的磚石甚至被人拿走,在孩兒看來即便是完好的也無法阻止我大軍前進的腳步,我軍畢竟不是蒙元糾集的那些烏合之眾!”
李雲天口中的“工事”指的是“元寇防壘”,鎌倉時代北九州博多灣一帶的石築防壘,其目是為了防範東征的蒙古軍登陸。1933年成為日本指定史蹟。
當年因東路軍無法登陸以及風暴襲擊,蒙元第一次東征倭國失敗,鎌倉幕府認為忽必烈一定會再次入侵,因此組織民力用了四至五年由今津至香椎一帶建造高二米、厚二米的石牆,可謂是倭國的“小長城”。
蒙元第二次東征時東路軍因被石牆所阻被逼在志賀島登陸,後來被逼退回了壹岐島,之後這道石牆一直用於防衛海上的威脅,確保九州地區的安全。
不過,面對大明的這次征討,“元寇防壘”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先不說李安民成功說服大內政弘投誠,如果李雲天從薩摩登陸進而揮師北上的話,那道石牆一點兒作用都沒有了。
可以說,由於山口惠子的存在,使得九州島南部對明軍而言成為了一個不設防的區域,這給了大內政弘巨大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放棄抵抗。
“可不要小看了這道石牆,當年蒙元的大軍就是被它擋住,進而不得不改在志賀島登陸沒有登上九州,進而被倭軍逼得退回了更遠的壹岐島。”李雲天聞言不由得搖了搖頭,沉聲向李安民說道,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敵人否則肯定會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可正如李安民所說的那樣,經過近兩百年風雨的侵蝕“元寇防壘”早已經失去了它原先的軍事價值,況且明軍也不是蒙元糾集起來的烏合之眾,故而那道小小的石牆無論如何都阻止不了明軍前進的步伐。
由於蒙元第二次東征倭國的主力是南宋投降的依附軍,故而民間有傳言說這次攻打倭國是忽必烈的借刀殺人之計,想要透過攻打倭國來消滅那些依附軍,所以讓南宋依附軍送死。
畢竟當時元軍已經佔領了整個宋朝疆域,為了將來的統治忽必烈沒有必要再大開殺戒像祖先那樣屠戮,因此有了第二次東征倭國。
雖然民間傳言不可信,但從中能反應出民間對蒙元統治的牴觸情緒,否則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傳言了。
“父王所言甚是,孩兒受教了。”李安民聞言臉上不由得一熱,他可以肯定被李雲天看穿了心事,因此連忙躬身回道,說實話他立下說服大內政弘的大功後確實有些飄飄然了。
其實,以目前大內政弘的處境,只要明軍派遣一名足夠級別的將領帶去李雲天的承諾,大內政弘都會選擇投誠。
所以李安民這次前去勸降風險實際上很小,是李雲天給了他一個立功的機會,人非聖賢李雲天當然也有私心了。
況且,即便是大內政弘扣下李安民為人質李雲天也不怕,這些年來他早就在大內政弘的身邊安插了人手,關鍵時刻可以制住大內政弘扭轉局面。
“傳令下去,三天後向倭國發起進攻。”見李安民面有愧色,李雲天微微笑了笑,然後環視了一眼在場的眾人後沉聲下達了命令。
“屬下遵命!”聽聞此言,現場的人紛紛從椅子上站起身,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