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螳螂們”儘快動手,讓他這隻“黃雀”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損失完成“變天”的任務,讓身處戰爭漩渦中的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的變化,等他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在身邊出現時,也只能承認這個現實了。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國內的“螳螂們”還沒有動手,遠在天邊的南美那邊又掀起了戰火。
中國在南美的“盟國”智利,和阿根廷居然打起來了!
十九世紀末的1899年,看樣子註定了將是極其“熱鬧”的一年。
這場戰爭的起因是,智利潛艇“科利尼”號在阿根廷海域活動,“不小心”擊沉了阿根廷的一艘運輸船,結果招來了阿根廷海軍的報復,導致衝突升級,弄到最後居然爆發了兩國之間的戰爭。
智利和阿根廷從甲午年前就“不太對付”,上次智利嚐到了潛艇給阿根廷造成恐慌的“甜頭”,以後,總時不時的拿阿根廷的海域當成自己家後院的“水塘”,讓潛艇在那裡“演習”,並以阿根廷的過往船隻為“靶船”,進行“模擬攻擊”演練,“騷擾”一下阿根廷的船隻,可沒想到,一來二去的居然出事了。
這天,智利潛艇“科利尼”號在阿根廷海域“活動”,當發現遠處開來一艘阿根廷運輸船後,艇長盧西亞隨即下達了“作戰”命令,準備對航行中的阿根廷船隻進行魚雷“攻擊”,“鍛鍊”一下智利潛艇兵們攻擊航行中的目標的“能力”。
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接到命令的智利水兵一時疏忽,居然把一枚沒有更換練習雷頭的魚雷塞進了魚雷發射管!
在智利潛艇進行發射操作的工作時,這些智利海軍的潛艇官兵們從上到下,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他們犯下的“錯誤”!
(三百一十二)第二次太平洋戰爭?
直到這枚魚雷有如“神助”般的擊中“敵船”後,“科利尼”號潛艇上的智利官兵們被海面上巨大的爆炸聲驚得目瞪口呆,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和智利海軍其它艦艇用的魚雷一樣,“科利尼”號潛艇上使用的是新式的“白頭魚雷”,這種魚雷和以前智利海軍用過的魚雷相比,其效能並沒有太大的提高,和北洋海軍以前用的黑頭魚雷一樣,在發射中容易受水流的影響而偏離航向,對航行中的攻擊目標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而且即使擊中後能不能爆炸都不好說,這也是智利潛艇兵們為什麼對著航行中的阿根廷船隻反覆“苦練”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智利革命戰爭中,智利鐵甲艦“白朗古。恩卡拉達”號(不是賣給中國的那艘快速巡洋艦,而是一艘同名的老式八角臺鐵甲艦,排水量3631噸,主炮口徑209毫米,和“勃蘭”號鐵甲艦基本是一個檔次,她還有一艘姊妹艦叫“科倫海軍上將”號)就是被敵艦用白頭魚雷擊沉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艘被現代魚雷擊沉的戰艦。
當時的情況是,攻擊“白朗古。恩卡拉達”號的魚雷巡洋艦“康德爾”號在500碼的距離上連發三枚魚雷,全部失的,另一艘魚雷巡洋艦“林則”號同樣發射了兩枚魚雷,則有一枚命中目標,這一枚魚雷就直接把“白朗古。恩卡拉達”號送進了海底。
“康德爾”號和“林則”號後來還被智利海軍賣給了中國的北洋海軍,也真是“緣份”啊。
智利海軍對“白朗古。恩卡拉達”號的沉沒一直引為大恥,所以才努力想提高魚雷這種新銳兵器的使用技術。
這一次,智利海軍官兵們終於可以說“如願以償”了。
在500碼的距離上只向航行中的“敵船”發射了一枚魚雷,不但正中“十環”,而且居然還爆炸了!
惹了禍的智利潛艇趕緊上浮,搭救落水地阿根廷船員。被擊中的這艘阿根廷運輸船名叫“薩帕拉加尼埃爾通行證”號(這艘船地名字怎麼這麼彆扭呢?),排水量2570噸。“科利尼”號潛艇發射的魚雷在這艘運輸船的船體上開了一個近10英尺地大洞,這艘運輸船很快就沉沒了,“科利尼”號總共救起五十六人。共有三十三名阿根廷水手喪生,另有十五人失蹤。
“沉船事件”發生後,阿根廷政府向智利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認為智利潛艇的行動是“戰爭行為”,立刻出動海軍封鎖了智利的瓦爾帕萊索軍港,監視港內的智利海軍艦艇(可能是從中法馬江之戰中得到的“啟示”),那意思是智利政府如果不給個“說法”。這事就不算完了。
智利政府立刻著手對事件的真相進行了“詳細”調查,得出了是“誤擊”的“結論”(怎麼和後世地某大國腔調是一樣的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