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頁)
“成大事者,一半在天。”李鴻章嘆息道,“盡人事,聽天命,如此而已。”
李鴻章在觀看完“龍鄉”號操練後。孫綱本想帶著他去北洋船政局看看,老頭子卻急匆匆地回去了,看樣子是怕朝中出什麼事,孫綱也沒有強留,而是透過東省鐵路局安排專列把老頭子直接送了回去。
孫文也感到很遺憾,他一直想和老頭子當面談一談,可這回,只來得及說了兩句話,老頭子就回去了。孫文也感覺到這裡面有些反常。
在這些日子裡,孫綱一直安排江穆齊負責京城那邊的情報聯絡工作,一旦有什麼訊息好第一時間知道,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可江穆齊這些天並沒有向他報告有什麼特殊情況,難道是朝中發生了什麼意外不成?所以才會讓老頭子這麼緊張?
孫綱送走了孫文段祺瑞和詹天佑他們後,就把江穆齊叫來了,向他說了自己地憂慮。江穆齊也感覺很奇怪。立刻安排下邊開始加大探聽的力度,一有訊息就馬上彙報。
“夫人從美國弄來的這個無線電臺真是太好用了。”江穆齊說道,“我們現在想知道京城的訊息,馬上就可以。”
孫綱聽了不由得一愣,這個無線電他本來是想為“狼群”做準備的,沒想到先被這小子用在情報工作上了。
江穆齊告訴他,北洋軍情處軍械司的那幫牛人和美國人一起給這種無線電裝置進行了改造,經過測試,傳送和接收訊號的距離居然可以達到2700公里,北洋軍情處“駐京辦”隨即啟用了這種目前最先進的通訊工具,便於和旅順及大連互通情報。
不管京城裡發生了什麼事,北洋軍情處都可以做到在“第一時間”得到訊息。
很快,“駐京辦”傳來了訊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先後三次去恭王府探望恭親王的病情,並派御醫診治,但恭親王地病情仍不見好轉,目前還沒聽說有生命危險。
另一條訊息就是,朝廷命令直隸按察使袁世凱“暫時”兼任神機營總統官,負責編練神機營官兵,以拱衛京師。
“神機營”這個名稱,明代已有,但明代的神機營相當於清代的火器營。十九世紀末期,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重新組建的神機營是用西方近代武器裝備起來的軍隊,其兵員是從八旗原有的禁衛軍諸營中選出來的,最初組建時共有兵員1。4萬人,到同治四年(1865年)增至約3萬人。由當時擔任議政王地恭親王奕忻親領。
神機營建成後,成為當時大清王朝禁衛軍地主力,其官署的規模也是空前龐大地。但是由於大清王朝的腐敗和種種積重難返的問題,這支新組建的禁衛軍其實與近代化勁旅的要求相去甚遠。
神機營還是紫禁城的一支重要守衛力量,負有護衛皇宮的重任。每日,神機營的管帶1員、營總1員,各帶兵10名,值守在宮中值房。隊官4員,各帶兵20名,分駐在皇宮的四角值守。上述官兵,共有10班輪替。御苑三海的牆外,神機營兵會同八旗各營中的槍兵技勇之士,共810名輪流值宿,內分為10班,每日更替一班,值守時還要傳籌走更。
光緒皇帝任命是漢人的袁世凱來擔任這支重要軍隊的領導職務,這裡面應該是有很多說道的。
“宮內傳出的訊息,剛毅曾經面奏皇上,請練滿洲軍,皇上直言答:我看你覺得似乎滿洲兵能夠打仗,我實在告訴你罷,他們簡直不中用。”江穆齊說道,“不數日諭旨即下,委袁慰亭以此重任,恐怕與此不無關係。”
孫綱聽了他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
可能是上次的日本奸細“宮變”事件給光緒皇帝的“刺激”太大,光緒皇帝這回不顧那些守舊頑固大臣的勸阻,毅然任命有能力的漢人來幫助訓練守衛皇宮的禁衛軍,可以說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紫禁城數萬禁衛軍形同虛設,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自從上回發生了“宮變”,孫綱才開始關注起紫禁城的防衛工作來,據他所知,大清王朝早在嘉慶年間,就發生了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的“林清之變”,嘉慶以後的的各個皇帝雖然嚴令整改,但一個王朝到了衰敗的晚期,許多惡劣的積習,不是皇帝的幾個用語嚴厲的詔令所能禁止的。
到了同治以後,禁衛軍的腐朽沒落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於東華門的守衛都鬆懈到了這種程度:門外的貨郎竟可以挑著燒餅擔子,從東華門進到宮裡去叫賣!盜賊入宮偷竊的事件屢屢發生,例如同治十一年(1872年),宮廷內監發現端門門樓上的庫房失竊,窗格有被撬開的痕跡,丟失庫存腰刀九十餘把。更有甚者,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