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4 頁)
既可以增加收入,又達到了支援屬國的目的,可以說兩全齊美。
這樣,經過整修後,南洋艦隊原先的無防護巡洋艦“寰泰”、“鏡清”、“開濟”、“登瀛洲”、“超武”五艦加入了朝鮮海軍,朝鮮海軍至此實力大增,成為了亞洲一支重要的海軍力量。
朝鮮政府為了表達對中國幫助朝鮮重建海軍的感激之情和表示對日本人的羞辱,這些後加入朝鮮海軍的艦船居然連艦名都沒有更換日本人的苦頭,甲午丁酉日本的兩次接連入侵更是給朝鮮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朝鮮人對日本人可以說恨之入骨,而現在,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三百零八)陸軍出動
孫綱在北洋艦隊出發後,透過北洋軍情處在朝鮮的秘密無線電臺通知了金舜姬,讓她在那邊也做好準備,同時,應北洋方面的要求,朝鮮“軍務院”以“操練”為名,開始讓朝鮮陸軍進入了戰備狀態。
在丁酉戰爭結束後,朝鮮八道十二路義軍組成了後來的朝鮮國防軍“保國軍”,共計有50000餘人,但因為朝鮮迭經戰亂,經濟困頓,根本無法負擔一支數量如此龐大的軍隊,所以後來又經過集中整編,縮減為10000人左右。
可即使這樣一支為數不多的軍隊,再加上重建的海軍,以朝鮮目前的國力也養不起,朝鮮軍費的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北洋方面的接濟,因此,作為北洋方面在朝鮮的代言人,北洋船政大臣的如夫人金舜姬在朝鮮軍隊中擁有極大的權威,而且她現在還有了朝鮮王室貴族(朝鮮國王李熙的“義女”)的身份,對朝鮮政府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是以當她按照孫綱的要求向朝鮮政府提出讓朝鮮軍隊進入“戰備狀態”時,朝鮮政府立刻就按照她的要求行動了起來。
朝鮮政府其實對日本的局勢也十分關注,由於擔心一旦“日俄戰爭”爆發會波及到對馬等地,朝鮮政府已經悄悄的向對馬和隱岐等地增派了兵力,對於俄國人佔領的九州島,朝鮮離得最近,對俄國人在那裡的“暴行”,朝鮮政府已經感覺到了“恐怖”,為了不讓同樣悲慘的命運降臨到自己頭上,其實沒等北洋方面吩咐,朝鮮政府就已經開始琢磨著應對的辦法了,是以北洋方面一經提出要朝鮮軍隊配合北洋方面的行動,立刻就得到了朝鮮政府的“積極回應”。
而孫綱的“北洋三隊”之一的“東省鐵路護路隊”目前和遼東的“保安偵緝隊”會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支10000人地大軍,在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的率領下。(〓3〓Z〓中〓文〓網〓';首';發)已經悄悄進入了指定陣位,做好了戰鬥準備。
這支不是軍隊的軍隊目前裝備有105毫米榴彈炮10門,75毫米克虜伯行營炮40門,迫擊炮8門,另外還裝備有大量的單兵擲彈筒和加特林機槍及馬克沁機槍,還有“鐵路巡洋艦”和“飛雲1型”飛機等特殊武器作為支援,其火力之強,在大清陸軍中是無與倫比的。
如果李鴻章知道了孫綱手中擁有了這樣一支比他當年的淮軍要厲害得多的軍隊,不知會作何感想。
這支軍隊由段祺瑞任“總統官”。在他的“薰陶”下,張作霖、曹錕、吳佩孚和馮國璋也很快的接受了“炮兵叢集運動作戰”地思想,這一回,是段祺瑞“培養”出來的這幫“學生”們“實踐”的機會了。
而“北洋三隊”的另一支部隊北洋護商保安隊和當地的“保安偵緝隊”會合後,總兵力也達到了近8000人。這支軍隊由馮國璋和吳佩孚統領,裝備地火炮數量較身為一線“野戰軍”的“東省鐵路護路隊”少一些,成立的時間也較短,但其實力是相當強悍的,而且,應馬的要求,這支軍隊裡有一支由長白山獵戶組成的精銳的“狙擊兵”部隊,使用經北洋船政局兵工廠根據俄國莫辛納甘式步槍改進的“狙擊槍”,專門用來執行狙殺任務,因為這幫人的槍法實在太過恐怖。其它部隊的官兵都管他們叫“打鬼隊”。(〓3〓Z〓中〓文〓網〓';首';發)那意思是說鬼都不能從他們地槍下逃生。
這支部隊被孫綱佈置在了大連,作為段祺瑞等人地支援部隊。
而由他親自掌握的北洋版“海豹隊”。北洋特攻隊,在詹淑嘯和蘇鑫地帶領下,按照孫綱的吩咐,開始了“秘密行動”。
陳志堅和江穆齊控制的北洋軍情處也開始了各自的行動。
現在,孫綱可以說讓北洋方面精銳盡出,就等著“好戲”開場了。
只是,這“好戲”的開場,也是很讓他意想不到的。
因為,這回在中國周邊首次“登場亮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