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頁)
對自己士兵的表現,楊潮很滿意,這些士兵打過虜兵,而且是隔著遠距離射擊,輕鬆就殺了十多個虜兵,此時已經沒有了懼怕,有的只有興奮。
而楊潮卻冷靜多了,冷眼看著虜兵,看到聚集了一百多人後終於停下來。
這麼點虜兵還不夠自己塞牙縫的,他們能攻破這個倉庫堡壘才怪了。
楊潮隱隱有些期待這些虜兵來強攻了。
但是鳥銃手又喊起來,指向北邊。
那邊城牆外又拐進來一隊隊虜兵,還是一百多人,排成整齊的馬隊,在一百五十步外列隊。
虜兵竟然分成了南北兩陣,這是要圍攻自己啊。(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二節射馬
兩隊騎兵慢慢聚集在南北兩側,此時他們東邊是海州城,西邊是薔薇河,中間是倉庫區。
如果說包圍的話,他們已經將楊潮包圍了。
只不過楊潮從沒想過要跑。
中原給遊牧軍隊的對抗幾千年未變,農業民族佈置的堅固步兵陣總是要被遊牧民族的騎兵包圍,因此贏了也全殲不了對方,輸了就死路一條,這是最大的劣勢,在機械化到來前,農業定居民族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劣勢。
楊潮也沒有辦法,哪怕戚繼光那樣的軍事天才,也沒有辦法解決,騎兵對戰的時候,他結成車營,可是敵軍逃跑的時候,他的車營就追不上了,追擊的時候還是靠騎兵。
明代來說應該算是好的,因為大明朝是將蒙元趕出中原得天下的,因此一直以來兵部太缺騎兵,而且牢牢佔據長城以內,又分化了蒙古人,甚至軍隊中也有大量的蒙古騎兵,因此大明是歷代中原王朝中騎兵力量最強的,相當時期內都能夠跟遊牧民族騎兵對沖。
可惜楊潮沒有這個資本,東虜犯事以來,大明朝的戰馬資源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尤其是現在蒙古人大都投靠了東虜,更是幾乎切斷了這個供應,北方還好些,依然能夠保持大規模的騎兵建制,可是南方就很少見到上好的戰馬了,更不用說組建騎兵了。
楊潮雖然有錢,可是一直都無法給自己買來足夠品質的戰馬,劣馬他又看不上,因此一直都沒有組建騎兵,現在面對騎兵根本就沒有主動攻擊的條件,不過就算楊潮有騎兵,他也不打算主動出擊。他的兵大多是新兵,沒經過戰陣就跟這些自小打獵殺戮搶掠的虜兵對沖,那是找死。
因此防禦就好。能防住這一次,自己的軍隊就算成長起來了。
所以虜兵不來攻擊。楊潮是絕對不會出擊的。
虜兵似乎也發現了這一點,南邊突然殺出了一隊騎兵,開始朝著南邊的街壘殺來。
這只是一小股馬隊,人數大概三十個人,也不直接衝擊,而是遠遠的一轉馬身,劃過一個弧形,同時弓箭拋射。拋射後,騎兵轉了一個彎,往後退去。
藉助馬力,對方的弓箭拋射,竟然能夠達到一百多步,當真是讓楊潮震驚了一番。
楊潮已經訓練弓兵一年多了,對於弓箭是相當瞭解的,自己計程車兵中,平地射擊能射百步的不超過十個人,而且就是這十個人。百步距離的射擊也沒什麼殺傷力,可是虜兵在一百二十多步外的射箭看來來還是有一定威力的。
楊潮聽說過這些遊民民族的訓練方式,他們的孩子從小就練習。小時候射木弓,一天拉兩百次,慢慢增加弓力,等長大後,強壯的能拉百斤的硬弓,能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目標。
不過就算是從小訓練的東虜,在一百五十步外也沒什麼威力了,大多是用來騷擾,真正能在一百五十步外射殺敵人的。一個旗都沒有多少這樣的精銳,簡直就是鰲拜那樣的巴圖魯勇士了。
楊潮此時趴在屋頂。面對虜兵方向,跟自己一樣趴著的。總共有三十個鳥銃手,看到虜兵射箭,慢慢的趴在房頂上,果然只有寥寥的幾箭射到了房頂的瓦片上,發出叮噹聲響,卻連瓦片都射不穿。
但是突然一個鳥銃手開了一槍,一整排的鳥銃頓時開槍,發出砰砰的響聲,卻無一例外沒有一個打中敵軍的。
一百五十步,就是鳥銃的射程,也很難殺傷敵人,關鍵是完全沒有了準頭。
鳥銃的射程也就是百步,最強大的殺傷在八十步才能爆發出來,因此楊潮一直規定只有到了八十步才可以開槍。
而開槍的時候,是隊正第一個開槍,其他士兵聽到槍聲,才可以開槍。
可是一個士兵緊張之下搶先開火,其他人聽到槍聲根本不知道是不是隊正,也就跟著開槍了。
楊潮稍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