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2/4 頁)
讓他在這裡蓋倉庫。
毛家倉庫早就蓋好了,地理位置十分的好,緊緊靠著碼頭不說,面積也夠大,隨著楊潮航運的恢復,他也大賺了一筆。
此時毛家掌櫃旁邊。還有其他建築正在動工,除了其他商人建築的貨棧。還有楊潮的產業。
楊潮倒不是要建設貨棧,他的倉庫都在碼頭上最好的位置。根本不需要建在圩堤之後,他要建的是一座交易所。
在靈谷寺見到無量殿後,楊潮就打算自己建一座石質建築,不要求向西方大教堂那樣,中西結合就很不錯了,外部可以採用斗拱等技藝做出飛簷,但是裡面的支撐結構,楊潮打算用石材拱券結構。
石質結構比木質結構建築更安全,後世留存的石質古蹟比木質古蹟多得多就是證明,倒不是石質建築比木質堅固,木材的堅固其實超出人的想象,如果沒人破話儲存千年不是問題,木質建築難以儲存的原因主要是防火效果不好,歷朝歷代都有宮殿被大火焚燬,更不用說普通的民居了。
所以楊潮打算將石質建築引入大明,省的幾百年後後人看不到幾棟完好的歷史遺蹟。
其實也沒有多麼困難,無量殿的結構雖然沒有西方大教堂複雜,但是基本形式已經有了。
而中國也不缺少加工石質拱券的工匠,石拱橋應用的其實就是這種技藝,趙州橋一千年前就建造起來了。
楊潮親自勾畫圖紙,大量參考了無量殿的設計,不過沒有采用無量殿超級厚實的牆體,而是用飛扶壁來平衡拱券對外壁的推力。
將圖紙交給白匠頭,讓他招募了大批石匠,還有幾個建造過石拱橋的工匠,讓他們自己摸索建造。
白匠頭很發愁,因為楊潮要求的太高了,他這座建築分為三層,第一層高度十丈,工匠確實能夠建造石拱,但是那座石拱橋的拱券有十丈高啊?
經過跟工匠長時間的討論,他們表示可以嘗試一下,不就是把石拱橋的拱券加高嗎,把鷹架搭的更高就行了。
於是他們開始建造,現在地基已經建造好了,深挖了五丈,挖到了密實的底層上,接著填下了大量的石塊、石灰等,地基十分牢固,已經開始用巨石砌築承重牆。
白匠頭十分謹慎,在楊潮的建議下,他先做了一個泥模,但又覺得不放心,又用手工做了一座石模,小小的一人高的房子,但是每一個位置都跟圖紙上一樣,這樣白匠頭心裡才有了底氣。
至於施工,並不算難,跟拱橋唯一的區別是不是在岸上修建而已,先是壘砌兩堵承重牆,然後搭建一座圓拱形的鷹架,在鷹架上安裝石料,最後形成一道完整的拱券後,拆除鷹架。拱券也不會倒塌,而是在自重下,將重力變成向下和想外的推力而已。
白匠頭不惜工本。僱傭了三十多個經驗豐富的石匠,另外還有上千個民夫。但是建築速度也不是很快,大家都是在摸索,按照白匠頭的估計,到明年這個時候,楊潮要的第一層恐怕才能建好。
這已經很快了,相比西方教堂動輒百年的時間,白匠頭就是建個三年楊潮也不覺得慢,只是白匠頭是打算兩年結束的。按照他的預算,兩年結束他能賺錢,三年的話,弄不好還會賠錢。
看完了交易所工地,白匠頭帶著楊潮到了長江邊上,此時長江邊上圩堤兩側也在做一些施工。
內側距離圩堤三丈左右的地方,已經有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基礎,半徑有十丈。
楊潮打算建造的是一座二十丈高的圓形塔狀物,下面十丈基本為實心,只有中間留下直徑一丈的柱心。而上面十丈幾乎是空心,並且越往上牆壁越薄,形成一個倒立的金字塔狀空間。
好吧其實這是一座水塔。容積大概換算下來有十萬立方丈,足夠供應將來軍營和碼頭區的日常用水了,而且在附近的農田中修建水池,這樣灌溉用水也可以保證。
有水塔,自然要有提水設施。
圩堤另一側,正在建造大型水車。
其實之所以修建這座水塔,還是因為荒地開發的問題,楊潮前些日子看到一些百姓在長江裡用水桶大水,然後提過一丈高的圩堤。費力的一桶一桶的往水田裡倒,這是最勤勞的一批人先開出了幾畝水田。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種糧食了。
於是楊潮就想給他們建造一批水利設施。
要提水,要麼修建灌溉水渠。要麼修建提水設施,灌溉水渠不用說了,河岸總比河水高一些,長江可不是黃河,不是懸河沒法利用水位來灌溉,所以提水設施才是最可行的。
水車是很成熟的提水設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