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見,也沒有打算進去,弄清楚大概情況後,就離開了。
到了另一個藏兵洞門口,突然聽到有士兵嚶嚶哭泣。
接著聽到旗總呂末的聲音。
“別哭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呂末依然是這樣的道理,這個道理確實是一個道理。
士兵哭訴:“可是憑什麼要來這裡送死啊,我們好好的待在南京多好,沒來由跑到海州。”
這問題頓時讓楊潮心中一緊,對啊,這些都是南京的衛所兵,憑什麼要來海州呢,按照他們的想法,恐怕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楊潮要帶他們來殺敵立功,是想用他們的命換取頭上的烏紗。
如果士兵真的這樣想,楊潮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解釋了,雖然心裡有一萬種理由,但是在這些士兵身上,卻有些站不住腳。
因為楊潮心裡就是有立功升官的打算,但是自己升官是為了掌握更大的權力,掌握更大的權力,是為了改變所有人的命運。
雖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私心,但確實有殺敵立功的打算,而要殺敵,難免也會被敵人殺,所以事實上等於是用士兵的命來換取自己的軍功。(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七節協作的城市
這一點楊潮心裡也時常顧忌,所以才會對傷亡那麼在意。
說到底楊潮連自己的心理關都沒有過,何況這些士兵呢。
但楊潮還是要這麼做,因為楊潮心裡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絕對跟其他軍官不一樣,自己不僅僅是為了殺敵立功,自己是為了大義,但為了大義就要犧牲這些士兵的命嗎?
這是一個大我和小我的問題,為了民族未來,就要犧牲小我。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憑什麼啊,這些士兵憑什麼就要來送死,海州人的生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民族的興衰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此時突然聽到呂末說道:“為什麼來海州,因為韃子殺到海州了,我們是奉命救援。我們是來殺敵報國的,我們是救一方百姓於危難。”
士兵道:“可是我們真的能救得了海州?”
楊潮此時突然釋然了,原來士兵擔心的不是生死的問題,士兵上了戰場,心裡就有戰死的準備,他們關心的原來是能不能救海州,而不單單是因為害怕戰死。
士兵不是怕死,起碼不是單純的怕死,而是怕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死,他們怕自己白死!
換句話說,士兵希望看到希望,不單是活下去的希望,而是能夠完成救援的希望,只要能救海州城,死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那時候死也是有意義的,如果最後戰死了,可是海州城還是破了,那等於是白死了。
士兵需要希望!
這到讓楊潮心裡好受多了,自己的兵並沒有責怪自己,並沒有認為自己在用他們的命換軍功。相反那是楊潮自己心裡一直以為的,所以他一直都對傷亡極為敏感,甚至不願意看到一個傷亡。可是靈兵器對決可能不死人嗎?
天十分黑,今天一天都是陰天。
但是楊潮的心卻突然霍亮了。楊潮的心理關過了。
這種心理關,很難言說,但他就是確實存在,有時候就想本能一樣,你明明知道是合理的,可是就是難以接受,楊潮明明知道自己做的都是必要的,是應該的。可就是難以接受。
就像海州知州,明明知道棄城逃走死路一條,戰後肯定會被砍頭,可他還是逃走了,他接受不了虜兵大軍壓境的恐懼。
但是一旦這個關口過了,那就完全適應了新的環境,完全接受了。
楊潮就是這種情況,他理性的知道自己做的對,可感性上無法接受朝夕相處的戰士死亡,說起來就是一種和平的心態對殘酷戰爭的不適應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農耕民族的軍隊。好像沒有文化比他們更貧瘠的遊獵民族勇敢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農耕文明的人懦弱,也不是他們文化中沒有勇武的基因。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是和平的建設的,而遊獵民族的生活中就充滿了戰爭、殺戮和死亡。
農耕文化需要在和平與戰爭中進行一個轉換,而遊獵民族自始至終都不需要。
所以,楊潮碰到的問題,他的對手滿清是不會去考慮的,因為他們根本都碰不到這個問題。
楊潮突然道:“走,回去!”
趙康還奇怪的問道:“大人我們不轉了?”
楊潮搖了搖頭:“不需要了。”
心理關過了,楊潮感覺自己也沒有必要在轉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