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4 頁)
有高傑的軍隊,有山東劉澤清的軍隊。
崇禎讓勤王的時候,劉澤清擁兵不前,一聽北京失陷,立刻就從山東南下,沿著運河燒殺搶掠,嚴重干擾了王璞北上的速度。
劉澤清尚且不為慮,戰力不強。
但是高傑部下戰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前面許多男就吃了一個悶虧。
光看高傑的戰鬥軌跡就能知道。
當年在高迎祥麾下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大將,跟李自成並列,後來李自成並了高迎祥餘部,高傑及時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將,穩壓劉宗敏一頭。
後來勾結了李自成老婆逃跑了,投降明軍後專門鎮壓農民軍。
去年做到了進副總兵之位,與總兵白廣恩一起跟隨孫傳庭作戰。在河南寶豐、郟縣一帶與農民軍激戰,最後敗於潼關,逃到西安,李自成攻打西安,又逃到延安,李自成派義子李過追擊,又逃到山西。今年高傑升為總兵,授命馳援山西,卻不敢跟李自成接戰,一路敗退到了京畿,李自成又追到,只能南下。
光是這跑路的距離,就堪稱長征了,手底下就算沒有精兵,也該鍛煉出來了。
加上是農民軍出身,手下精銳不乏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兵,雖說紀律性上跟楊潮的軍隊不能比,但是單兵素質甚至比楊潮軍隊要高不少。
王璞也沒少收到高傑部下的騷擾,一路步步為營,從三月多開始走,硬是走了一個月,還沒有走出江淮地區,王璞急的大怒,幾次想追擊高傑部,卻苦於沒有騎兵,根本追不上,只能吃一個啞巴虧,被人偷襲搶走了一批軍資。
王璞行軍遲緩的另一個原因是,民夫奇缺,按說楊潮手裡有兩萬難民,不該缺民夫,可是史可法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第一時間並沒有統一王璞帶著這些民夫出發。(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九節匯合
史可法不由不顧慮。
當楊潮的親兵千總趙康帶著楊潮的飛鴿傳書來兵部找他的時候,他第一眼看到之後,自然是大驚失色,可是回過神來卻不由奇怪,楊潮的一系列舉動似乎都是衝著北方去的。
似乎早就猜到李自成會攻到北京一樣,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想方設法想要進京城,作為文官如果沒有一點點危機意識,那就太失職了。
於是對這個傳書,史可法第一時間是不信,這也太巧了,楊潮護送王承恩回北京正常,就當是武官巴結太監吧,可是為什麼要帶著鴿子?為什麼要賴在淮安不走,為什麼堅持派手下去北京,一系列的懷疑,讓史可法對楊潮產生了某種憂慮。
要說楊潮居心叵測,史可法不願意相信,可是這種一心進京的舉動,他卻看了出來。
趙康代表楊潮,要求史可法立刻下發行文,調遣楊潮軍隊北上勤王,而且順便說了一句要帶那兩萬民夫北上。
兩萬民夫,加上五千精兵,楊潮手下就有了兩萬多人,雖說民夫從來不算士兵,可是史可法收到的資訊表示,在浙江的時候,這些民夫一個個可都是拿著武器的,顯然他們也可以作戰。
帶著兩萬五千人進京,哪怕史可法多麼不願相信楊潮有不良的居心,可卻不得不防。
所以第一時間,他優越了,沒有下發行文。
因為一切都只是楊潮的一面之詞,史可法既沒有收到北京的詔書,也沒有從其他方向收到任何訊息,最近的訊息表明,李自成還在山西跟周遇吉激戰呢,勝負未分誰敢說李自成衝出了山西打到了北京城下。
他不能聽信楊潮一面之詞就下達命令。
於是王璞遲遲收不到出兵的命令。知道訊息接二連三的傳來,尤其是那封以崇禎的名義發出的密旨,才讓史可法不得不顧慮。
或許皇帝真的遇險了。
哪怕是謠言。說三遍都讓人不得不信,更何況是真實。完全符合邏輯推測的事情。
這時候史可法才著急了,如果皇帝真的遇險了,而他坐鎮江南卻無所作為,那豈不是千古罪人了,作為一個忠臣,這是史可法不能接受的。
這時候他才鬆動,下達了出兵文書,但是卻拒絕了調遣民夫北上。王璞只能帶著五千精兵北上,沒有民夫運輸補給,顯然拖慢了他的行軍速度,他有不像楊潮,可以得到王家的全力自持,他自己出馬沒法說動王家,而且以王璞的性格,也沒有去求任何人。
他一路上就不斷的苛嚴自己計程車兵,勒令急行軍,可一路上各種問題讓他難以應付。各種補給供應完全不能從當地城池中得到,又不敢搶掠,在揚州時候就不得不停了一天。等待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