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頁)
古代的排水系統叫做官溝,一般情況下位於街道兩側,挖掘深溝,以磚塊搭建成圓拱,最上層加蓋石板,石板上有銅錢狀排水孔。
奇怪的是後世的國人只知道誇讚西方的建城技術,那次有名的大暴雨事件,全國大城市幾乎無一倖免被積水淹沒,就連帝都都深陷雨水之中,被全國老百姓罵了個狗血噴頭。
而這時候大家搬出了一個城市作為例子,青島,說青島是德國人留下的排水系統,所以青島沒有被水淹,甚至沒有腦子的傢伙硬是相信青島的下水道中有德國人一百多年前留下的配件。
但是同樣的例子,各大媒體報紙有選擇的忽視了江西省一個小城,贛州。
就在這次大雨中,贛州城完好無損。
時候研究才知道,原來起作用的是贛州城九百年前的一個水利專家劉彝修建的排水系統,劉彝在贛州做過知府,發現贛州城地理位置不好,經常遭受水淹,不是雨水排不出去,就是贛江倒灌城中。
劉彝透過研究,規劃了贛州城的水利系統,正是修建大量的官溝,而且修建的極為合理,磚石構造的官溝依照城市地形的高差,曲折迂迴高度平緩下降,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汙水自然排入江中。
同時溝通了城中大小數百座池塘,用池塘的調節作用,過濾城市汙水中的雜物,汙泥用來養藕種菜,同時池塘豐富了官溝水量,增大了排汙能力。
為了防止江水倒灌,又在出水口增加了活動水窗,當江水過大高過排水口的時候,水窗就自動被江水衝到排水口封住排水口,而當江水落下,官溝中的水壓可以衝開水窗,官溝開啟排水功能。
這樣一套系統可謂達到了當時技術條件的極限,劉彝給官溝起名福壽溝,從福壽溝建成之後近千年,贛州再也沒有受到過積水的困擾,可笑的是到了後世國人只知道崇拜西方人,官府也急功急利將城內用來調節官溝的池塘填埋了許多,賣給開發商蓋房子去了,就是這樣,贛州依然沒有遇到水患,讓人目瞪口呆。
對比一下宋代贛州的水利系統,青島才執行了多少年,而人口增加的比率,贛州絕對不會輸給青島,贛州的地下通道沒有鋼鐵輸水管,劉彝也沒有預先埋下什麼備件,但他依然跟後世的青島比肩。
贛州只是一個例子,說明古人的排水系統一點不差,就是後世帝都被水淹的時候,紫禁城卻完好無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紫禁城因為是重點文物。其中的排水系統被維護的很好。而其他城市因為城建急功近利,破壞了古代的排水系統不說,又沒有建好現代的排水系統,不被淹才怪了。
南京城比贛州排水系統晚了五百多年,沒道理比贛州差,但是中國古代官府有個規律,盛世的時候組織能力強,政府執行良好。公共設施可以得到維護,可到了末世就開始敗壞,政府開始腐朽,組織能力倒退,公共設施就會廢弛。
南京的官溝同樣如此,不但官府不在維護,而且官員、權貴們帶頭破壞,朱元璋時代那些勳貴們活的戰戰兢兢,蓋房子都小心翼翼,生怕少有違制被朱元璋抓住把柄收拾了。可是朱元璋、朱棣兩個強勢皇帝過後,官員、權貴們就開始放肆了。
像徐達的中山王府等等園林。大肆圈佔民居不說,連街道都敢侵佔,稱為侵街,而位於街道旁邊的官溝往往首當其衝,所以南京雖然擁有數條運河,可是城內時常積水,一到夏天臭氣熏天。
勳貴們的圈佔除了破壞了官溝這種公用設施之外,還讓原本較為規整的街道變得曲曲折折,而且極為狹窄,有的巷子竟然只能允許一個人透過,這顯然不是一個宏圖大略的皇帝願意看到的格局。
所以楊潮這次不但要重新恢復官溝,而且要重新規劃街區,將主要街道擴大,不止是恢復到明初的寬度,而且要大大拓寬,反正南京城幾乎被毀掉了,最繁華的地方,房屋建設的最為高大的地方,燒的就越是悽慘,因為這裡既是清軍重點放火目標,也是最容易燃燒的建築物。
“城南大街、西長安街、西安門外大街、洪武大街這樣的大街道,統統拓寬到三十丈,府東街、朱雀街這種二等街道至少也要有十丈寬,至於小巷子的寬度,也不得低於三丈!”
楊潮將南京城劃分為三等,交給承包官府工程的白匠頭。
“可是這街面上可是有不少公侯府院啊!”
“拆!無論是王公貴戚的園子,還是大戶人家的家宅,就是官衙過了線也給我拆掉。”
楊潮態度十分堅決,雖然其中很多園林別墅,如果後世的小資們看到了會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