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3/4 頁)
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因此極力主張不損傷北伐力量。讓各自的人馬歸心,讓李定國的歸李定國,讓孫可望的歸孫可望。
李定國態度十分激烈,認為這是楊潮在壓制他,擺開了不友好態度,甚至在滇桂邊境開始部署軍隊。
許四男針鋒相對,告訴李定國,楊家軍有百萬大軍,湖南、廣西就不少於二十萬,隨時可以攻擊雲南。李定國不怕,但是小朝廷怕了。文安之從中安撫,大家都是抗清的力量,都是忠於朝廷的,不要自相殘殺。
連小皇帝都出面安撫了李定國一番後,李定國才勉強接受了放孫可望舊部歸於孫可望,但是在貴州問題上卻決不妥協。
認為放孫可望回貴州,等同於在臥榻之側放一頭豺狼,小朝廷完全支援李定國的觀點,他們也不想看到孫可望在回到貴州後向雲南發動攻擊。
文安之表示,既然是齊心合力北伐,那麼何苦爭地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都是天子的,大家都是替天子守土的,切莫有割地自雄的念頭。
一番交涉之後,許四男也說服了孫可望以收回舊部為重,之後再做打算,反正北伐後有大片的地盤可以佔。
至於第三項的北伐,大家反倒沒有什麼問題,這本來就是一杆大旗,從春秋時候的孫望攘夷,到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樂得玩這個遊戲。
只是文安之提出,北伐還可以聯合其他力量,比如夔東的李自成餘部。
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宮山後,他的餘部倒是沒有四散,但是卻無法擰成一股繩了。
李自成這個人跟張獻忠太不一樣了,兩人雖然都是起義軍首領,但是張獻忠此人的野性比李自成強烈的多,李自成能夠降服各路義軍,唯獨降服不了這個張獻忠,張獻忠打不過李自成,也不願意像其他起義軍首領那樣歸附,寧可放棄地盤跑到四川去經營。
同時兩人的性情也大不一樣,雖然都很野蠻,該屠城的時候都不會手軟,可是張獻忠顯然更嗜殺一些,在四川的統治基本就是靠殺,跟清軍有的一比,四川因此幾乎被屠戮一空,張獻忠是第一波,軍閥混戰是第二波,後來的清軍是第三波,三波大屠殺之後,四川幾乎無人。
而對手下的態度上,李自成也較為平等,他的手下跟他是兄弟更多餘像上下級。
而張獻忠對手下卻不是很信任,疑心始終很重。
所以這兩人死後,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情況,李自成的舊部大多數心念李自成,將李自成的夫人尊奉為皇后,一直贍養在軍中。
而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孫可望等人聯合直接滅了皇后實力,瓜分了孫可望餘部。
正是因為李自成是靠著帶頭大哥的個人魅力來統領軍隊的,而張獻忠是靠著殘酷來統治的,所以一個死了之後,他的部下還會顧念感情,另一個只有殘忍的利益而已。
只是歷史往往很殘酷,張獻忠的餘部在孫可望等人的統合下擰成一股繩,而李自成的手下,卻四分五裂誰也不服誰,一開始就分裂成兩股力量,一股跟隨湖北巡撫堵胤錫在荊襄一帶,另一股卻南下湖南,歸附湖廣總督何騰蛟,改編為忠貞營。
小皇帝聯合了孫可望後,忠貞營不願意被大西軍壓過一頭,忘不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恩怨,他們就北上去了夔東投靠了其他大順軍人馬,在夔東一帶依託群山保護開闢了根據地,形成了被稱作夔東十三家的勢力。
文安之建議聯絡的,就是這個夔東十三家。(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五節北伐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夔東十三家勢力繁雜,但是卻始終在荊襄到四川之間的山地中生存,清軍屢次圍剿都不成功,只能任由這個釘子紮在鄖陽府到夔州府一帶,佔有二十餘縣,擁兵數萬。
如果夔東十三家願意北伐,那麼他們沿江東進,很容易聯合北伐的明軍攻打荊州,明軍的湖北攻勢更容易展開,因此許四男代表楊潮很贊同這個提議,孫可望雖然有些不太樂意,對聯合李自成餘部頗有牴觸,可是這時候孫可望反對的,就是李定國支援的,在多方支援之下,就達成了這個協議。
文安之老而彌堅,自請北上夔州負責居中協調,在夔東十三家軍中做督師。
接著自然是北伐的準備工作了。
許四男財大氣粗的表示,願意提供負擔北伐的一半軍糧,向孫可望和李定國各支援五百萬擔軍糧,同時願意給兩方各五萬具鐵甲,一千門大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