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1/4 頁)
只是在棉紡織領域,印度人依然領先於大明。荷蘭人的棉紡織品依然主要從印度進口,從松江府進口的棉紡品,主要是用來出口到日本的,而不是出口到西方的,而據東印度公司的賬目,他們每年從印度採購的棉布數量遠超絲織品和瓷器。
相比絲綢和瓷器,棉布才是大宗商品,而絲綢和瓷器總歸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不行,得讓荷蘭人從大明進口棉布。印度人棉布更便宜。是因為他們的棉花更便宜,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更便宜。也不是效率更高。”
在白銀計價的情況下,大明擁有全世界超低的勞動成本,根本就不用像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靠大量的壓迫女工和童工才能將印度的紡織業打敗,白銀在中國價值的高估,足以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讓西方人絕望,也讓印度人望塵莫及。
但是印度的棉花產業是大明朝不能比的,這沒有任何辦法,就像桑蠶是中國人創始的,棉花一般認為是印度人率先種植的,連大明朝的棉花種類都可能是印度棉。
而且跟大明朝相比,印度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不佔優勢,但是在耕地面積上卻完爆大明,印度次大陸的條件得天獨厚,擁有的耕地面積幾乎是大明朝的兩倍還多,而且種植條件也更好一些,根本就不缺水,又有更充足的日光照射條件,幾乎是棉花最合適的生產區域。
棉花生產需要的條件無非是耕地、日照和灌溉,以及人力,這四種印度人都不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棉花價格比大明朝要低三分之一。
從拿騷哪裡弄來的賬本跟鄭氏提供的大同小異,楊潮確信無誤後,立刻跟拿騷商量起來,他打算打擊印度人的棉紡織工業了。
要知道所有的工業國,工業化都是從紡織業開始的,或者說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無論如何努力,吐絲的桑蠶參量肯定比不上開花的棉花的,因此棉布價格更低,更適合普通人,生產規模也可以更大。
英國人當年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可不就是踩在印度紡織工的累累白骨上的嗎。
國家之間也是講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的,一個時代往往只有一個獨領的國家,楊潮是不會讓別人超越中國的,因此大明的紡織業一定要站在世界第一線。
“希望荷蘭人能從印度進口棉花來大明出售。本督將對棉花進口採取免稅措施。”
“同時將棉紡織品的關稅降低到百分之十。”
楊潮立刻向拿騷丟擲了這兩個紅棗,拿騷自然十分欣喜,他總是在苦惱中國需要什麼,荷蘭人能提供什麼,現在好了,中國人自己提出了想要的。
拿騷趁勢提出要求:“我希望大明能夠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獨家經營從印度到大明的棉花貿易!”
西方人的強盜邏輯讓他們總是理直氣壯的向東方民族提要求。
楊潮以前是從來不答應的,除非用對等的條件交換。
但是他這次破天荒的答應了。
只是提出了一個條件:“作為交換,荷蘭人要減少從印度進口棉布,並且允許本督派人監察!”
拿騷又猶豫了起來,老實說他們跟印度的貿易額,可是比跟中國貿易額要大的多的,貿然斷絕印度的棉服交易,損失太重大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四節會盟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荷蘭人跟印度之間的貿易,往往採用的是用香料群島的香料換取印度人的紡織品,這種貿易中他們不需要有金銀的交流,更受荷蘭人歡迎,可是跟中國之間的貿易,往往都是要拉來大批白銀,讓他們肉痛不已。
如果能向大明出口印度棉花,那自然求之不得,因為他們可以用香料向印度人交換,而他們的香料卻無法在大明賣出印度那樣的高價,因為印度人沒有鄭氏這樣的海洋實力,無法直接從南洋進口香料,必須要他們來運輸,價格是他們定的,而荷蘭人如果在大明超高價出售香料,鄭氏見到有利可圖就會直接去東南亞走私,荷蘭人可不想引來這頭餓狼,因此對中國的香料貿易中,他們的利潤率一直不超過百分之一百。
拿騷必須評估一下,放棄用香料換取印度棉布,而用白銀來購買中國棉布,以及跟向中國出售棉花的貿易中東印度公司能不能平衡收支,同時用不用支付更多的白銀。
這需要東印度公司很好的評估一下,不是拿騷一個人能做到的,因此他沒有決定下來,而是要等東印度公司總督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