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第4/4 頁)
人才會不斷的向土地資產者靠攏,而不是讓資本繼續留在利潤更豐厚的商業中,而不完全是因為土地的資產更可靠。
張果到了十七歲,已經獨立的經營起了雜貨鋪,並且一步一步做大,在南京城中,比王家耗費巨資打造的南北雜貨更強。同時金釵樓交易所開辦之後,他進入交易所之中玩交易,用了三年時間,壓過了經紀世家何明宇家,成為交易所中的大家。
最後交易所一把火被燒了之後,他直接聯合幾家大經紀,在茶樓中進行交易,並沒有中斷交易所中的業務。
這倒是類似西方最早的股票、債券交易都是在咖啡館一樣。
張果召集的場外交易,在楊潮重建了金釵樓後。也沒有解散。反而將交易所的生意徹底搶走了。因為他制定的一些交易規則比交易所更靈活。
在交易所中交易,沒成交一筆,楊潮會抽三分,兩分歸交易所,一分歸經紀人,算是一種分賬模式。而張果跟幾十家經紀約定,取消這種不合理的抽成費,大家交易都不抽成。只透過低買高賣來賺取差價。
這顯然比楊潮的交易所更接近後世的市場,也更符合經紀們的利益,因此他的場外交易幾乎擠死了楊潮的交易所。而張果也透過眼光,進行頻繁的買進賣出,一筆貨物能夠倒手十多次之多,投機氛圍非常濃厚,他也透過這種方式,短時間內賺取了超過十萬家財。
可是家財萬貫之後,此人卻傾心仕途,楊潮辦了科舉之後。他立刻考中了吏科主事,並且被分配到了吳江縣做主事。
按說以後他就該兢兢業業的辦公事了。可是這次金融危機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機會。
張果透過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危機中說服了幾十個蘇州豪商,聯合這些豪商,在債券最低價的時候,以一兩銀子大量買金面值十兩的債券,總共吃進了三百多萬兩的債券,當一年後債券價格被拉昇上來的時候,他們買進的這一批債券,翻了十倍。
賺了大錢的蘇州富商,更是響應張果的號召,捐獻了上百萬兩銀子,在蘇州修建了上千座石橋,還疏通了蘇州城內十多里運河。
老實說這個張果完全是不務正業,但是他的工作實在是太突出了,還是得到了督查官的舉薦,認為此人能力很強。
楊潮則是驚喜莫名,沒想到自己治下竟然出現了這種金融大鱷,顯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