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1/4 頁)
鄭氏將鄭芝鳳想盡辦法安插到南京,顯然另有圖謀,所圖無非是自己掌握穩當的貨源罷了。
但是鄭芝鳳這幾年卻不太順利,其他事情都還好說,可一旦涉及到利益問題,江南的豪族就絲毫都不讓步了,給他們面子也不過是因為他們是大金主,這些以龐大土地為核心的縉紳豪族,說到底還是瞧不起鄭氏這樣的海盜實力的。
但是楊潮突然殺了出來,要跟鄭家合作,雖然開始還不知道楊潮的用意,但是能夠跟楊潮這樣的本地勢力拉上關係。正是他們一直所求的,所以鄭鴻逵親自出馬,其實他們也是十分重視的。
聽完何明宇的介紹。楊潮才恍然大悟,難怪鄭鴻逵最後答應的那麼幹脆。接受了自己的提價,只是稍微露出了不滿而已,顯然他們也需要楊潮,因此這次雙方是一拍即合,互相都需要對方。
只是鄭鴻逵還給楊潮留了一個囚犯名單,讓楊潮撈出來,說都是他們過去的兄弟,被官府抓了。
對這份名單。楊潮有兩個猜測,第一這是鄭氏的一個考驗,他們希望看到楊潮真正的能力,而沒有盲目迷信楊潮的名頭,第二則鄭家是希望看到楊潮的誠意,想讓楊潮先幫他們做點事證明一下,證明楊潮不是隻想利用鄭家,而是真心願意跟鄭家合作,真正看重鄭家的。
至於鄭鴻逵給的名單,則前些年給鄭家供貨。而被官府捉拿到的。
一共是四批:第一批是徽州人二名,汪有德和仇尚清;第二批是蘇州人楊鳴鳳、張宇;第三批最多,張二、兵舵薛魁、陳子高人犯陳嗣、賈南山、汪宇、林之賢。船戶盛有恩、水手王二、週一、房思川;第四批是船主施翹河、施玉衡、程無違、王仰耕,水手李三、李大、駕船人吳十六。
這四批匪徒的罪名都是通倭,其實就是返貨入海,大明朝對做海貿的人極有成見,凡是出洋的,就給一個歧視性的罪名通倭。
另一個相同點是,這些人都是被同一個人抓的,而且這個人楊潮還熟悉,正是十府巡撫張國維。幾年前張獻忠大寇江南,史可法屢戰屢敗戴罪立功。結果他岳父去世,史可法回家奔喪。繼任的就是這個張國維。
老實說張國維的帶兵能力比史可法強了很多,最危急的時候,張獻忠都打到了南京北岸的江浦,張國維調集精兵強將,一番血戰將張獻忠打退,並且一步步將張獻忠趕出了南京附近,可以說是有帶兵之才的。
而張國維抓這些通倭人犯,也是那時候抓的,他手裡帶著蘇州一帶計程車兵,督師長江一線,結果抓了許多走私販,這四批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
但這四批恰好是鄭氏發展出來的本地勢力,顯然鄭家想打進江南,自己掌握貨源的行動,早就開始了,上次失敗後,才選擇了讓鄭鴻逵這個大員直接考武舉,然後親自坐鎮江南。
楊潮仔細看完這些名單之後,頓時就感覺到其中有深深的陰謀味道。
江南豪族通海,這在江南是公開的秘密,但是他們並不直接返貨去日本,那太危險了,飽食終日的江南人可不樂意做,而且也競爭不過鄭家,所以他們就壟斷生絲等貨源,坐著吃鄭家。
豪族們吃的不亦樂乎,自然不想看到鄭家自己來橫插一槓子,竟然想自己控制貨源,那還了得。
但是鄭氏敢於直接下手,也絕對不會沒有狠手,他們找的這些人,無論是徽州人也好,蘇走人也罷,也都是當地的大勢力,豪族們動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又有一些亡命之徒給這些人做事,豪族真要親自動手,也得考慮一下損傷,所以他們乾脆就假借張國維之手了。
張國維顯然不願意看到通倭嚴重,正好手握重兵督師江南,豪族們只需要透過各種渠道,給張國維透露一點訊息,張國維直接帶兵去抓人就好了。
楊潮還去了刑部核對過卷宗之後,發現果然跟自己猜測的非常接近,因為當時張國維抓這些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在船上直接人贓並獲,而且當時還有沿江的水兵衛所官兵在護航,
其中留下張國維“查哨官王憲不能緝之於早,且護送出洋”等字,顯然但是鄭家已經打通了本地衛所官兵,已經建立了穩固的貨物鏈條,結果還是被豪族們給扼殺了。
但是張國維後來督師結束,回到了蘇州坐鎮,這些人卻一直被關押在南京大牢裡,既沒有判刑,也沒有流放,就一直待了五六年。
這肯定又是江南豪族在跟鄭家鬥法,只要鄭家不放棄親自經營江南,豪族就對這些人絕不放手,會讓這些跟鄭家合作的傢伙把牢底坐穿,給其他人一個警示。
而鄭家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