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頁)
後半句沒說出來,但一聽就不是好話。
陳圓圓此時也說話了:“董妹妹,你放心吧,楊公子心裡有數呢,我想他是逗你呢。”
董小宛瞪了楊潮一眼不說話了。
陳圓圓輕輕走過來,好像一條柳枝從地面劃過。
楊潮不得不承認,雖然每個人都能扮醜,可是不是什麼東西都能遮掩過去的,這風韻,就不是一點點抹黑,能夠遮蓋的。
楊潮沒時間此時欣賞兩個被遮醜後,顯露出來的純粹氣質和風姿。
他立刻就到了樓下,此時那個魁梧的漢子,正衝著楊潮傻笑。
楊潮一把摟住他:“胡兄,辛苦了!”
那人道:“楊兄,小事一樁,打錦衣衛太爽快了。”
楊潮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立刻安排車送他出城去了。
按照楊潮的計劃,矇混過關後,陳圓圓和董小宛會繼續藏匿在金釵樓中,柳如是則要躲避一段時間,等待風聲過去,這可能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但是也不會太長,因為楊潮知道大明朝都沒兩年活頭了。
可沒想到,風聲不但沒有平息,反而越發激烈起來了。
第一百一十九節反擊
上架前最後一週了,收藏慘淡,這週三更,希望大家幫忙收藏啊。
錦衣衛搜查江南明樓第二天,南京城聚集了一百多個讀書人,集體在夫子廟哭廟。
第三天,書生超過了三百,開始圍攻南鎮撫司,圍攻應天府衙門,圍攻六部衙門。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錦衣衛橫行無忌,書生要求南鎮撫司交出躲在裡面的田畹。
要求應天府出面捉拿不法錦衣衛,要求南京六部出面,懲處錦衣衛指揮使田畹。
讀書人如此暴虐,讓楊潮不由驚訝。
江南富庶,讀書人極多,有功名計程車子也極多,但是絕大多數都無法當官。
但是因為大明朝養士的制度,這些書生有功名之後,就擁有了特權。
比如秀才可以見官不拜,缺糧的時候,甚至可以到官府借糧等等。
最重要的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免掉相當多的錢糧稅賦,僅僅一個秀才就可以讓兩百畝良田免稅,因此一旦考中一個秀才,往往就有人來投效,將自家的土地掛靠在秀才名下,逃到的稅額,會按照比例分給秀才。
南京還有以介紹掛靠投效為生的牙行,可見這個行業是多麼的發達了。
這些人有了功名,衣食無憂後,又沒法當官,整日間遊手好閒,心中又窩著火,因此常常在一起聚會,抒發懷才不遇的心情,這才有了江南文人喜好結社的基礎。
讀書人成群結社,常常聚會,抒發心情,有時候說著說著,義憤填膺起來,幹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不罕見。
有功名的讀書人俗稱生員,名士顧炎武曾做生員論,感慨“今天下之出入公門以撓官府之政者,生員也;倚勢以武斷於鄉里者,生員也;……官府一拂其意,則群起而哄者,生員也;……上之人慾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鋤之而不可鋤也,小有所加,則曰是殺士也,坑儒也。”
讀書人結社對抗官府的事情並不少,借勢欺壓鄉里的事情也不少。
因為異地為官制度,大多數官員都是在外地做官,而生員則都是本地勢力。
因此生員聯合起來,對抗官府,抗捐抗稅抗糧的事情常常發生,大明朝年年都有積欠的稅款。
官府稍稍不順讀書人的心,讀書人就敢群起聚眾打鬧衙門,最後哄走官員,而且往往不會受到懲罰,因為稍稍懲罰這些讀書人,他們就結黨聚眾大吵大鬧,大罵朝廷要焚書坑儒。
朝廷對鬧事的生員毫無辦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寬容成了縱容,最後導致生員常常公然篾視官府和官員,難堪甚至凌辱官員。
隆慶元年,無錫知縣韓錦川,因得罪了生員,導致諸生大譁,當面唾罵。
同年,常州知府李幼滋,被五縣諸生合擊,差點斃命。
萬曆四十四年,原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宅第被焚,被地方官定性為“難發於士子而亂成於奸民”,就是因為當地書生圍攻董府,然後奸民借勢放火。
崇禎七年,復社領袖張溥與蘇州府推官周之夔論戰,蘇州生員群起響應,張貼檄文驅逐周之夔,朝廷也對生員無可奈何,調周之夔改任吳江知縣,而這些生員又集中到吳江繼續驅逐周之夔,周之夔承受不住壓力最終辭職。
讀書人對抗官府,當然官府做的也有錯處,可是朝廷法度廢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