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門後,感覺腳下還是輕飄飄的,這麼容易就得到了這麼大的權力。
熊明遇說楊潮可以調自己的兵,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要封那個門都可以。
可是楊潮總還是感覺那裡不太對勁,卻一時想不明白。
也沒工夫想那些,而是專心考慮書生的問題,書生要求懲治田畹,這要求太難。
但是書生只有這一個要求,可以說他們一開始就把底牌打出來了,沒任何退路。
政治鬥爭的經驗還是太差,楊潮從心裡就沒把這群看似聲勢浩大的書生放在眼裡。
要對付這群書生,楊潮有的是辦法。
楊潮之所以告訴熊明遇自己只有八成把握,不過是因為某些手段不好說出來而已。
其實在楊潮看來,把握是十成十,書生鬧事,總不能永遠鬧下去,即使是書生心中其實也是有平息的願望的,只是此時已經勢成騎虎,誰都不能說停就停了,所有人都被勢給綁架了。
楊潮要做的,其實只是引導這股勢,讓勢頭平息,讓所有人有臺階下。
現在書生中帶頭的人,最有名頭的,正是金陵四公子:冒襄、陳貞慧、方以智和侯方域。
這四人文章風流自然是沒得說,家世也是一等一,這年頭都講求一個出身,因此他們才能一呼百應。
其中冒襄,字闢疆,出生在如皋城官宦世家冒家,據說冒這個姓是來自蒙古人,甚至可以說冒家在元代就已經是當地望族了。
冒襄才高八斗,十四歲就刊刻詩集,可不是賈寶玉那種富家公子附庸風雅的塗鴉之作,因為當時有文苑巨擘董其昌給他的詩集作序,能勞動董其昌這樣的大官僚、大文豪,既說明冒家身後的文壇背景,更說明了冒襄的才情確實過人。
其中陳貞慧,宜興人,他父親是東林首領陳於廷,官至都御使之職,加封太子少保。
因此陳貞慧也是著名的官宦家族出身。
其中方以智,字密之,官宦世家出身,方以智祖父官至大理寺少卿,父親官至湖廣巡撫,都是位高權重。
方以智是桐城人,桐城學派在明清極為著名,桐城可謂是這一段時間的文壇風向,從小耳濡目染,又天資過人,還勤奮異常,因此年紀輕輕,今年才三十歲,就儼然是大家了。
方以智現在的文壇地位已經不低,但是跟後世比還差的遠了,後世方以智可是以古代文學家、科學家、生物、化學、物理學等全才聞名的,是明代難得喜愛自然科學的大家。
其中侯方域,自朝宗,河南商丘人,家世深厚,祖父侯執蒲官至太常寺卿,父親侯恂更是戶部尚書,北京的實權戶部尚書,可不是南京的閒職,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長了,侯家家世自然也是一流。
侯方域的文采一流,風流名聲也是一流,後世他被尊為清初三大家、四大家之流,認為散文宗師之一,但更讓他聞名於世的,則是跟李香君的一段情史,被編成了著名喜劇《桃花扇》流傳於世。
四公子中,人品其實也過得去,明朝滅亡後,除了一個侯方域主動跑去考滿清的科舉,最後做了滿清的官外,其他三人都能夠做到不出仕清朝。
當然四公子做事的能力遠遠比不上名氣大,但這也是古代讀書人的通病,眼高手低好為空言缺乏實幹,不能完全怪罪他們。
這四大公子因為各方面都出類拔萃,因此在年輕讀書人中間聲名顯赫,這次讀書人“鬨鬧”一起,四公子很快就成了其中的領袖人物,其中冒襄帶人圍堵鎮撫司、方以智帶人圍堵六部衙門,陳貞慧帶人圍堵應天府,侯方域則帶人在江南縣衙門鬧事。
誰也拿這四人沒有辦法,既有礙於書生聲勢太大,誰都不想擔責任,也有這四人背景深厚,沒人想惹他們。
而楊潮則把主意打在了這四人身上。
對於對付這四個平時只知道讀書鍛鍊文學才能,只知道逛青樓博取風流名聲的讀書人,楊潮還是有信心的,不敢說手到擒來,但也是十拿九穩了。
這四人是書生首領,楊潮可不相信他們沒有目的,無非是為了名利而已,名聲不用說,這次帶領書生大鬧江南,以後他們可就不僅是金陵四公子,金陵四大才子,而是全國知名;利也不用說,他們讀書,將來肯定是要做官的,現在是書生中的領袖,將來就是官場領袖,考科舉需要文采,同樣需要名聲,名門之後、狀元及第,往往就是一種雄厚的資本。
他們要名,楊潮就讓他們得到名,他們要利,楊潮就給他們利益。
說不好聽點,就是收買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