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下,德國在蘇聯的坦克為3702輛,(現7800輛)平均每291平方公里一輛坦克。德**隊在法國戰役開始時擁有兵力280萬人,在戰區內每平方公里大約為14人。而在俄國戰役中,每平方公里內的德軍人數僅為4。5人。隨著德軍深入蘇聯腹地。單位作戰力密度不足的問題變的更加嚴重。現在僅僅半年就在出山大營的策劃之下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隨著這個問題被解決,勝利之門就開始向著德軍開放了!
蘇聯進行的是一場長期戰爭,一場會給蘇聯人民帶來巨大痛苦的戰爭,一場蘇聯人民要作出巨大犧牲才能最後取得勝利的戰爭,一場根本沒有必勝把握的戰爭。那麼,在這樣一場戰爭中,依靠什麼去激勵蘇聯公眾忍受戰爭的苦難呢?
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確實是很簡單的。俄國人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非常驕傲。祖國遭到了納粹的侵犯,他們為了扞衛自己的祖國,是會象猛虎一樣浴血戰鬥的。
多年以來,蘇聯的宣傳機器就一直在宣傳他們社會制度的優越性。蘇聯人民生活在紅旗的海洋裡,內心也曾充滿了自豪。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斯大林錯誤的政策帶來的危害。大清洗傷了很多人的心!
但是這一切的矛盾隨著德軍的入侵變得不再重要,德軍的很多暴行都提醒了蘇聯軍民,把他們變的作戰很勇敢!他們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他們是為了把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匪徒趕出家園,是為了使他們的朋友和婦女不致淪為奴隸或被處以絞刑。
先入為主,白起想要改變德軍的形象已經很難了!唯獨一再的用事實來反擊那些宣傳,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德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甚至在重要的城鎮也是先禮後兵。這一切的所作所為極大的改觀了德軍形象,把不屬於蘇聯鐵桿的那一部分民族感動了。
白起有他的打算,德軍要想強攻下莫斯科勢必要發動很大規模的戰鬥才有可能。而這就意味著大量的傷亡!自古以來,攻城戰都是以大量鮮血來鋪平勝利之路的!
在歷史上,多發生過大量城市攻堅作戰。總結經驗,可以使我們瞭解城市攻堅作戰的特點與常識。雖然古代戰爭的技術裝備無法於現代相比。但基本的作戰原則是相同的。不然,現代軍隊還要學習孫子兵法幹什麼?。
在中國唐初,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洛陽時,首先是消滅洛陽外圍大量的據點。在消滅所有的外圍據點。縣城之後,在對洛陽主城,發動最後的主攻。
公元1451年;21歲的土耳其國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領20萬軍隊攻打日漸衰亡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雖然君士坦丁堡守軍只不過是8000人,穆罕默德二世首先是消滅君士坦丁堡,外圍大量的據點。之後,再對君士坦丁堡主城發動主攻。
而現在的莫斯科,周圍星羅棋佈的城鎮就是一個個的堡壘,聯絡它們的是一條條鐵路!切斷他們之間的聯絡各個擊破是白起的方針!
圖拉市郊與市內正在加緊建設的機場就是為了這個預想準備的!白起有一種秘密的新式武器要用在莫斯科,用來毀滅這裡連線著蘇聯四面八方的鐵路網!只要斷掉這些鐵路,那麼莫斯科戰役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鐵路運輸固有的缺陷定然會把斯大林逼瘋!
其具體的缺陷是,火車要有專門鋪設的軌道才能執行。也就是說,火車只能沿著鐵路執行。這也就限制了道路的選擇,大規模的部隊運動就沒有了突然性。
作為戰時運輸工具,鐵路的第二個弱點是鐵軌很容易被敵人破壞。一顆地雷就能有效的致使列車脫軌!而鐵軌一旦被破壞,火車就無法開動,部隊將不得不改作步行或騎馬,以便繼續前進。
鐵路作為迅速調動兵力的一種手段,其第三個不足之處是,部隊乘坐在火車裡無法作戰。要進行戰鬥,部隊就得下車,而在下車時則很容易遭到攻擊,在車上則更容易遭到攻擊。在十九世紀進行的各此大規模戰爭中,進攻的部隊的作戰任務都相當重。當距離敵人很近,而且即將對敵人發起進攻時,部隊根本不可能繼續利用火車向前運動。一旦離開了火車,他們的行軍速度就又回到了步兵徒步行軍的速度上去了。
可以說莫斯科的城市職能與鐵路息息相關!只要是被斷掉了交通線,就算是被毀滅了。其於全國的聯絡就被限制,蘇聯國土的歐洲部分就像一條大蛇被掐住了七寸!
現在,白起對非洲很放心,所以他一點都不會為非洲局勢操心勞神,他完全放手任由隆美爾全力施為。他現在操心的是如何把蘇聯逼急了!
戰蘇聯二十六節:德國空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