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貫穿三排之間。每排有二十多間教室,第一排作教室用,第二排是教師辦公室,第三排實際上用作堆放雜物和部分單身教師住宿。兩邊各有一排,每一排也是二十多間教室。中間是大花壇,還有一個藍球場。靠南邊院牆,院牆正中間是大門,大門上方的鐵架拱成的半圓形上嵌有“風荷塘小學”。院牆外邊,是一個大操場。大操場以外,就是荷花田池。
因為戰爭連延不斷,學校的教學是有一天沒一天的,原來有六百多學生,現在流失的也只有三百多學生了。
黃志棋來到學校,是要了解在他上山的這兩三小時裡北伐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學校北邊的第三排的二十多間房子實際上已經成為風荷塘鎮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秘密活動與集結的場所。風荷塘鎮的農民協會會員已經有五千多人,農民自衛軍有一千多人。白天他們勞動生產,晚上,他們就秘密分片活動,學習中共地下共產黨員透過各種渠道秘密傳送進來的馬列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主張,工人階級領導、無產階級專政、民主主義革命,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北伐軍的軍事動態等書籍、檔案、報刊,相互傳傳播革命的火種,相互宣傳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反軍閥的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而風荷塘小學就是風荷塘鎮農民革命運動的中心。鐵匠鋪老闆董燈順的十七歲的女兒董依是農民協會的會長,農民自衛軍的隊長,公開身份是風荷塘小學國文老師。
但是,風荷塘鎮農民的革命活動,真正的撐控人就是鎮長黃志棋,他沒有在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裡擔任任何職務,卻以其內在的潛力、外展的氣質以及處處深遠謀慮特別是博學的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知識和有豐富建樹的籌謀牢牢的左右著農會和農民自衛軍。
北伐軍攻打風荷塘鎮時,農民自衛軍的隊長董依以及隊員們都要求配合北伐軍東線七團裡應外合,力爭一舉殲滅劉高飛留守團。農民自衛軍三百多人持他們的武器,主要是大刀、苗子、長矛等,秘密集結在小學裡,只等北伐軍打響進攻風荷塘鎮的第一槍,他們就會衝出去,入陣殺敵。董依向黃志鎮報告了農民自衛軍的作戰計劃後,黃志棋只是淡淡說了句:“你們是胡來!”
董依說:“黃大伯,我們一直在盼望這一天!以展示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