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做了智力測試,結果中了大獎——測出她有一百五十點的智商。
這個水平要是放在電視裡的什麼神童培訓營、什麼天才俱樂部裡,那絕對是個普通得掉渣、泯然眾人的水準,可柳蓉的父母經過嚴肅認真的討論後,堅定地認為,孩子的成長就應該在一個健康正常的環境裡,就應該和所有同齡人在一起,就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不跳級不搞么蛾子地、老老實實上公立學校。
於是她慢慢地就特殊了,在學校裡大部分時間都十分無所事事,生活常態就是神遊四方,別人說的話題她不感興趣,她感興趣的,別人又聽不懂,連老師都說,柳蓉這孩子,大概挺聰明,就是有點怪,不合群。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她,胡蝶,常露韻,梁雪,沒有一個合群的,不管她們有什麼樣的興趣愛好人生理想,將來有多麼天差地別的成長方向,在這時候豆蔻年華里,還是有一個巨大的共同點的,就是她們都被或顯性或隱性地孤立了。
入學摸底考試的時候,柳蓉以絕對的高分位列全班第一,她還第一回這麼明顯得“出類拔萃”,畢竟小學時候,班裡動輒雙百的小朋友還是有一些的,她也就除了呆一點,不怎麼顯山露水。
可誰知五中的入學摸底考試十分不厚道,在這群猴孩子們快樂地玩耍了一個暑假、把腦袋都清得比口袋還乾淨的時候,搞了個突然襲擊,來了個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所有知識的大綜合。
那鬼還記得啊?怨聲載道唉聲嘆氣四起。
成績不負眾望地十分慘不忍睹,所以老師們陰暗的心理得到了滿足,覺得有了這個下馬威,可以讓娃子們有動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
考了高分的,除了柳蓉這種一不小心就全記得的怪獸,就是那些乖得放假還好好學習的孩子——當然,據經驗來看,後者比怪獸還怪獸。
柳蓉還懵懂著,第一天入學報到的時候,班主任趙洪就特意點了她的名,倆人大眼瞪小眼地彼此打量了半天,末了趙洪點點頭,訓話說:“我看了,你的成績不錯,差不多能進年級前十,看來你的小學生活輝煌過。”
柳蓉睜大了眼睛努力擺出一副虔誠的表情看著胖嘟嘟的男老師,心想初中老師就是有水平,連訓話都這麼人五人六的,還“輝煌”。
趙洪又說:“不能驕傲呀,中學和小學是不一樣的,要求更高,課程的難度也上了好幾個臺階,希望你能保持住你的輝煌,更上一層樓才好。”
說著說著還舉起拳頭往上頂了頂。
柳蓉就想起卓別林演的“大獨裁者”,於是誠惶誠恐起來,心想原來初中生活這麼艱難困苦啊——不過一個禮拜以後,她就明白,其實班主任這番話只是按著學校老師講話的慣常規格來的。
第一節數學課,上了十分鐘不到,柳蓉就神遊起來。她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古典主義的心理學有一個理論,說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開始接觸啟蒙教育,會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和進步,當中的成就感,會使得孩子發展出堅持的好品質,學會怎樣集中注意力,怎樣設立目標為止努力,和品嚐成功的喜悅。
很多年以後柳蓉知道了這個理論,併為此感到很憤慨。
她想她五六歲的時候在幹什麼?老師在教數數和加減法,認些個“天”“田”之類的字,那些東西很小的時候家裡人就教過,讓她有種自己生來就會的錯覺,於是很不幸地,把這個關鍵的年齡段給神遊過去了。
從此對她來說,集中注意力,是最有難度的事情之一。
她這會又分神打量前邊的常露韻,心想這姑娘可真有肉啊,九月份的天了,還汗流浹背的,背後都溼透了,然後思緒又跳躍,開始琢磨這椅子可真硬,聽說初中沒有那麼多課外活動的時間,放學也晚,放學還得買作業本去……嗯,晚上還在演新拍的神鵰俠侶,電視臺可真討厭,八點才開始,演到快十點,可是八點半一過老媽就逼著自己去睡覺,還得錄下來明天中午再看,後面會怎麼樣呢……
數學老師教書十來年,一眼掃下去就知道誰在走神,她自以為課講得抑揚頓挫精彩紛呈,正式開學第一天第一節課,臺下的孩子們一個個都瞪著眼聽著,就角落裡的那小姑娘不知道在幹啥,眼珠半天都不轉了。
於是數學老師感到自己的玻璃心被傷到了,怒而點名:“穿黃衣服的女同學,穿黃衣服的那個女同學,你來回答這個問題!”
哦,老師點名回答問題了,誰這麼倒黴……柳蓉腦子轉回來了,卻發現全班的視線都在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