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曬得黝黑的臉上泛著可疑的紅暈,“沒什麼”?!才怪,肯定有什麼!
“小孟,快來,我給你拿了些東西!”
孟真正想進一步追問,聽到謝阿姨的聲音,忙應聲出來。
謝阿姨住在市區,她每天十點左右來孟真家,還好有公交車,否則連保姆都不好請。
“謝阿姨,這是什麼呀?”
孟真看她除了日常帶的布包,還拎了一個超市裝生鮮食品的購物袋,裡面好像裝了不少東西。
“呵呵,是酥鍋。”謝阿姨和孟真說著,兩個人一起來到廚房:“是我的鄰居剛打的,特地讓我帶了一些送給你,說是謝謝你賣給她這麼好的玉米呢!”
謝阿姨的鄰居也是個下崗職工,下崗後在家附近的學校門口擺了小攤,賣些零食和文具什麼的小東西。謝阿姨來孟真家幹活之後,看到了孟真的玉米大豐收,正好鄰居想去農貿市場批發些生玉米,自己煮了在小攤上賣,就告訴她自己打工的這家種子上好的玉米,個頭大而且顆粒飽滿,價格也比市面上賣的低。
鄰居聽說後,就託謝阿姨幫忙,問孟真買一些。農貿市場批發的是一塊錢三個,而且大小個不準挑。孟真當時剛把玉米賣給糧食收購辦事處,自己留了兩百多斤,她聽了謝阿姨的傳話,想著她們也吃不了這麼多,就賣了五十斤給她鄰居。
謝阿姨的鄰居拿到玉米後,扒開一個看了看,發現比市場賣的好了不止一點半點,她連忙生好家裡的蜂窩煤,然後帶了燉鍋去小攤上現煮現賣。大鍋裡的玉米熱騰騰的,老遠就聞到香味兒,就放學一會的功夫,四十多個玉米都賣光了,把她都高興壞了——她當時是一塊錢五個買來的,如今一個按一塊五賣,煮玉米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費用,無非就是一點煤和水,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計,那她這一趟就掙了五十多塊錢呀。
“噯,客氣啥呀,她的玉米我也是掙錢的。對了,賣得還好嗎?”孟真在市區上班的時候,下了班等公交車,也會在路邊的小攤上買個煮玉米吃,似乎這種小買賣也不少掙錢呢。
“特別好賣!真看不出來呀,小孟你種的玉米就是好。聽我鄰居說,咱們這玉米不光個大顆粒足,而且又嫩又香,一出鍋香味就飄出老遠。放學的學生們買得多,就連學校裡的老師都有不少買的!”
謝阿姨放下布包,洗洗手,從櫥櫃裡拿出一個大號的湯盤,把塑膠袋裡的酥鍋都倒出來。酥鍋是泉城傳統的一種食物,就是把魚塊、排骨、海帶、白菜、藕、麵筋什麼一層一層排在燉鍋裡,加上調料,然後慢火燉,直到把肉和菜都燉得酥爛。魚、肉的味道都融入到海帶和白菜裡,味道特別好。
“嗯,好吃!”孟真看到謝阿姨把用線捆著的海帶切好碼在盤子裡,就夾了一塊嚐嚐,沒有海帶的腥氣,而且是有肉的味道,很地道。
“我記得當時賣給她五十斤,現在她那裡還剩多少呀?!”自己家留下的玉米,送了朋友一些,自個煮了一部分,剩下的二十多斤,她都磨成玉米麵,等天涼了熬地瓜玉米粥。如果人家再買,她也沒有存糧了。
“賣是賣的好,前天就賣完了。但是,現在不是要開全運會嗎,市區裡的小攤管的可嚴啦。城管不停的巡邏,要是被逮住,罰錢是小事,攤位上的東西都要沒收。昨天晚上給我送酥鍋的時候,正犯愁呢,她現在只能傍晚偷偷摸摸的去擺一會兒,還得隨時提防著城管。唉,難呀!”
“哦……”沒辦法,泉城作為全運會的主會場,從去年就開始整頓市容市貌,這些地攤、夜市都在取締的範圍之內。
中午,家裡人對酥鍋也讚不絕口,直說等有時間了也請謝阿姨。
第二天,孟真從院子裡摘了一些鮮花,然後自己動手插了一籃花,花籃裡撒了些莊園的紅土,又澆了點泉水。又摘了一籃的蘋果,和花籃一起放到車廂裡,開了車,來到市區。
昨天和王志行談完,她就和做律師的網友通了電話,請他幫忙起草一份協議。自從第一次打交道後,她和這位網友也成了現實中的朋友,之前起草的合同人家也沒有收費,後來她有什麼法律上的事情諮詢他,人家也是免費解答。對此,孟真很是不好意思,所以定期給這位朋友送些水果或者鮮花。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有付出,才有收穫。要不是當初的一份草莓,她也不會認識這麼多的網友,要不是這些網友的支援,她的網店也不會發展到現在。因此,孟真抱著感恩的心去回報所有幫助她的人。
從律師事務所出來,孟真又奔市區的花鳥市場,昨天在網上查了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