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4/4 頁)
圍得水洩不通。更有諸葛亮施展天變技能,意圖以暴雨配合周瑜決堤江水,水淹廬江。當時多虧司馬懿同樣施展天變技能遏制諸葛亮,使孫堅軍速戰速決的作戰意圖未能達成。最終撐到吳凡率軍趕來,解了廬江之圍。
正是因為這一戰,使司馬懿在曹軍中的威望獲得了較大提升。曹操也由此讓曹丕拜司馬懿為師,學習兵略技能。
二人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相識,又因相性相投,很快就發展到交情莫逆的地步。
回憶是一種奇特的東西,它往往更容易感染一個人的情緒,被過去的經歷所觸動,繼而像換了個人一般。
比如此時的曹丕,剛剛還對司馬懿連聲怒吼。這會兒一想起兩人當初相識的那一幕,以及此後日子裡二人喝酒賞月,遊歷名勝古蹟的眾多經歷;竟是不由得安靜下來,眉心愁鎖,甚是動容。
捉起酒杯,曹丕一仰頭將酒一飲而盡,對面的司馬懿亦是如此。放下酒杯後,司馬懿默默地將酒斟滿,二人再飲,再斟……如此往復,連下五杯後,曹丕把酒杯重重地往桌案上一墩,兩眼看著空酒杯終於開口說話了:
“仲達,我有一事不明,你為什麼一定要陷害我的八叔?事敗後,又為何不肯與我一起向八叔伏罪,求得寬恕,反而一意孤行,挾我做人質,逃來這個小小的孝敬裡?難道你以為這個方圓不過十里之地能抵當八叔旗下數百萬大軍不成?”
曹丕現在肚子裡的氣當然是沒消的。不過,由著回憶過去,使曹丕的情緒緩和了一些。不再對司馬懿做無謂的怒吼,轉而問起自己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
司馬懿再飲一杯酒,放下酒杯後,輕笑了一下道:
“夫大志者,為志而生,為志而死。我司馬懿既然當初決定出山,就絕不甘於做一名碌碌無為之刀筆小吏。但是,汝之八叔與我政見多有不和,甚至,對我還頗有成見。偏偏他又功高望重,位極人臣,縱使我一生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卻是隻需他一句話就可將一切化成烏有。由此,我若想達成胸中志向,首先第一步就必須將其拔除。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加害汝八叔之原因。”
吳凡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