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匠,雕一塊巨型石碑立在這裡。墓碑上要詳細刻下這些死難者的名字,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死在這裡。尤其注意的是,在碑文中要著重突出這些死難者是為了大義而捐軀這件事。
事實也是如此,感念吳凡恩遇的人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坐視為國為民功績卓著的吳凡家人被害而無動於衷,繼而奮起守城。究其原因,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吳凡下令在碑文中著重講述這些死難者為大義而捐軀,也是有著他自己的想法在裡面——如果碑文中著重講述的不是這些死難者為了大義而捐驅,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這麼做無疑卻是在變相抬高自己。可以預見,隨著時光流逝,死難者的義舉將逐漸被人們所淡化,轉而人們越發關心的是當時的自己如何深得民心,竟然可以令這些死難者甘願拋棄命保護來自己的家人。
這簡直是對這些死難者的侮辱。
而在碑文中著重講述這些死難者為了大義而捐軀就不同了。所謂人間正道是蒼桑,正義永遠是人類普世價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後人會永遠記住這些在正義之路上的先軀者們,並且,還會被他們的jing神所感染,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這才是吳凡想要結果。也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這些死難者們。
回到城中後,吳凡又對聚集在酒樓內外的全城軍民們表達了自己發自肺腑的敬意和感ji。並且讓孫尚香立即回返洛陽,拿著自己寫下的親筆字據,從大都督府的帳房領取一百萬兩黃金,發放給這些軍民。
雖然這些軍民保護自己妻nv的根本初衷並不是為了錢財,但是,在這些軍民的生活還不是很富裕的情況下,自己拿出一部分錢財既表達了一份心意,同時又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何樂而不為?
一百萬兩黃金不是一筆小數目,吳凡現在的家底一共也只有四百三十萬兩。這麼說也許不夠直觀,就以西河縣來說吧,一年的稅收為四百五十兩黃金;而這些軍民每人卻可以得到一百餘兩黃金,以一個四口之家來說,所得到的黃金基本上就已經和整個西河縣一年的稅收持平了
自此以後,西河縣成了遠近聞名的暴富縣,即使是扛著鋤頭種地的農夫,也可以用腰纏萬貫來形容。當然,這已是後話。
處理完了這些首要之事後,醜提醒,吳凡才猛然想起賀紹。
也怪不得吳凡把賀紹忽略,自從吳凡入城後,只在初入酒樓時與賀紹見過一次面。而且吳凡當時異常急迫地想要立即看到崔鴦鴦和吳瑛,對於候在樓梯旁向自己躬身施視的賀紹只是禮節的點了下頭,並沒有在意。
其後,在瞭解此前守城的相關情況時,文丑和孫尚香把賀紹大義滅親殺了自己弟弟,而後又動員全城百姓守城之事向吳凡說了一遍。吳凡直到這個時候才知道這個一直以來並不太被自己留意的小小西河縣令,竟然是救了自己妻nv的大恩人。
再其後,吳凡就忙著挖掘墓坑,安撫城中軍民,忙得一刻不得閒。賀紹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沒有l…面,吳凡也就暫時地把他忽略了。
直到此時,醜提醒,吳凡才猛然想起賀紹,很奇怪怎麼一直不見他的人影,不知賀紹現在人在哪裡?
就向身邊的人打聽,最後,一名衙役告訴吳凡:賀縣令與家人在城西葬了弟弟後先是回到城中,而後聽說又獨自一人出城往城西去了。
此時天…已晚,張遼等人就建議吳凡先吃飯休息,等明天早上再召賀紹來見自己也不遲。
吳凡沒有同意。他覺得賀紹這個人很有些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義滅親;為了正義和公道,甚至可以殺了自己的親弟弟。二是在明明已經是自己的大恩人的情況下,見到自己時卻毫不邀功顯能,反而極為低調,連一句話都沒有說。
這讓吳凡覺得不應以對待尋常人的方式去對待這個不尋常的賀紹。
他決定親自去城西,賀紹弟弟的墳前去看看。
不用問也知道,賀紹此去城西,十有是前往弟弟的墳。畢竟那是他的親弟弟,他肯定有很多話要對弟弟講。
主意打定,吳凡便與張遼、文丑、趙雲、甘寧等一干武將策馬出城,望城西而來。
……
同一時間,城西二十里處,一座新起的墳前。
賀紹靠坐在墳旁,以手攬著墳土,就像攬著自己生前的弟弟一般。
在他面前的地上,是一個空酒壺,裡面的酒一半被賀紹喝了,一半被澆在了墳前。
仰起頭來,賀紹如釋重負般長出了一口氣,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