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這個孫女平時練習得還不錯,以她的年紀已經很難得了。不過碰到真正的高手,卻是處處被動,顯得心浮氣躁。
打了半天,連姜軍的衣角都碰不到,程小靈自然知道差距太大,賭氣道:“我不打了!”便撅著嘴走到了旁邊。
程顥頤寵溺地對程小靈道:“靈兒,爺爺平時常跟你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天知道厲害了吧?”
轉頭含笑對姜軍道:“小哥果然功力通神,尚請對小靈的身手做下指點!”
姜軍微笑著看了程小靈一眼,只見這個小姑娘正在旁邊生悶氣,鼓鼓的胸脯不停地起伏,不過聽到爺爺的話,還是豎起了耳朵,她非常好奇,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年輕人,竟然功力如此之高,自己這點功夫跟對方比起來,簡直是雲泥之別。
“說實話,程姑娘的功夫已經很不錯了。很明顯是名師指點,而且自己也下過苦功。要說需要補強的地方,也就是心境二字。據晚輩所知,太極拳最有力的攻擊方式就是近戰。講究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也就是後發制人。而剛才程姑娘搶攻,不免有些急躁。”姜軍道。
陳式太極拳作為一種道家思想貫穿始終的武術,充滿了道家“無為”、“道法自然”、“有無相生”等辯證法思想,主張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制人,注重意識境界的修煉。但太極拳畢竟是一種武術,在面對對手先發制人的攻擊時,練習者必須要有具體的方法和實在的動作才能引敵、化敵,才可能後發制人。太極拳的攻擊,要把被動轉化為主動,就要求後發而先至。
“那我的功夫比對方差,如果我不先動手,那不是更加被動麼?”程小靈不服氣地『插』嘴道。
“不錯,如果對方比自己強,也不能拘泥於後發制人,也可以先下手為強。所以對敵時,最好能夠做到知己知彼,後發先至。”姜軍含笑點頭道。
姜軍跟程小靈的功夫相比,高出不知凡幾。倘若讓姜軍先動手,那程小靈只怕就沒有動手的機會了。這就是實力差距。
如果明知對方比自己強出很多,還去想著後發制人的話,那就是太固執了,太墨守成規了。所以姜軍認為程小靈的說法還是有道理的。格鬥時本來就是要相機行事。
“後發先至,知己知彼。姜小哥確實是高手風範,老朽一時技癢,尚請小哥賜教!”程顥頤抱拳道。
此老年屆七旬,卻是紅光滿面,精神百倍。
姜軍忙抱拳還禮道:“晚輩怎能跟前輩動手!”
“誒,不要嫌棄我老頭子,老朽還沒到跳不起來的地步!”程顥頤佯怒道。
姜軍也不是泥古不化的人,他把自己的阿瑪尼外套脫了下來,掛在兵器架子上,一抱拳道:“那就請程大師賜教,咱們點到為止。”
旁邊的程小靈眼前一亮,爺爺已經快十年沒有出手了。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不斷有一些中國功夫高手找上門來,想跟爺爺切磋。但無論對手是誰,均是鎩羽而歸。在她的心目中,爺爺就是無敵的形象。不過看到姜軍剛才連西裝外套都沒脫,就把自己打敗了,又有些氣餒。一雙妙目不住地往姜軍身上瞄。
程顥頤一聽姜軍答應,便使出一招“青龍出水”,氣勢非凡,動作疾速,刷地一下跳到了姜軍面前,竟然一點都不像個年近古稀的老人。
姜軍一看,面『色』凝重。陳式太極拳的跳躍動作,具有其他任何拳種不其備的非常獨特的風格,堪稱陳式太極拳實用技擊最為經典部分的內涵。跳躍,是在對手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接近對手,並且在頃刻間變被動為主動的手段。掌握這些跳躍動作決非易事,而像程大師這樣的高齡,竟然能做出如此輕盈的跳躍動作,其功力之深厚,讓姜軍心裡也是暗暗佩服。
太極拳的跳躍,是為了“合”。“合”是指在判斷出對手攻擊,並待對手攻擊的定勢已經形成,出拳,出腳的軌跡、方向已不可改變的時候,放大對手的攻擊趨勢,順勢改變對手的攻擊方向。這個過程,含有貼近粘住和控制住對手的意思。太極拳的後發先至主要是透過對敵方動作的預判,在接敵時已判斷出對方攻擊動作。
這個“合”的過程,說起來話很長,實戰中卻是稍縱即逝。而常常被武術家們忽略的是運用跳躍的動作完成“合”的過程。這樣的跳躍動作幅度大,並且不受空間的制約。跳躍後完成的“合”,具有其他動作所沒有的快速、準確和強悍的攻擊力,使得對手根本沒有逃脫的機會。
而程大師的跳躍,完美符合陳式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躍起要輕鬆,落地要松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